资本运营经典立异微案例
一些从实业家向金融家晋级者,在资本运作层面动作频频,其一些立异的手法也是令人目眩缭乱。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在资本层面的典型立异微案例,涵盖了信贷融资、股权融资、担保、金融模式、套现、财务管理技巧、并购手法、借壳模式、上市等各细分领域,以揭示一些资本实务技巧。
案例:圆通汽车零部件公司
种别:信贷
立异点:“现代+未来”的浮动典质融资
有个叫“拔苗助长”的成语,大家都知道那是傻子的行为。但假如有人问,地里还没结麦粒的麦苗能换钱吗?实在这是可以实现的。把未来的产品拿去典质就能实现融资,这种模式被称为“浮动典质”融资。
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把现有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即将出产的产品,进行整体打包,并在丹阳工商部分办理典质登记,从而得到了广州发展银行杭州支行9600万元的贷款。
其融资原理可做这样的设想(如图):有这么一条虚拟“传送带”,在这条传送带上企业的原材料被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最后变成产成品,传送带上的所有物品都典质给了银行以获得贷款。产品销售收入的一部门增补原材料,然后又进入出产传送带上,再次进入典质范围。另一部门收入就归还银行贷款。通常情况下,这条传送带都是在正常运转着的,但假如泛起故障—好比典质范围下所有动产的价值损耗超过一定程度,银行作为传送带的控制者就会按下“休止”的按钮,并且可以对传送带上此时所有的动产进行处理,以回收贷款。
当然,因为答应企业在此期间销售产品,就可能泛起这样的情况:其一,企业故意低价销售产品,损害典质整体价值,导致银行处理贷款也可能损失。其二,企业一夜之间凭空消失,卷走所有资产跑人。所以,实际运行中还有其他的“辅助器”,给这条传送带上油、润滑,使之良性运转。
1. 远程网络实时监控。在贷款企业的仓库、车间、门市或租赁的公然仓储装上电子摄像头,监控画面集中反映到银行和监控方。而企业销售货款直接支付到银行监管账户上。
2. 设置管户经理。管户经理则负责对贷款企业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保证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保管好被监管企业已纳入动产浮动典质的物品;没有监控方的指令,不得擅自给企业或其他人发放被典质的物品;保证企业动产典质变动时,有足额的现金存入银行或有对应的动产增补讲演。
3. 引入保险公司。在贷款中引入保险公司,好比以银行为受益人的债务人人身、典质动产意外险、第三方监管责任险。
4. 典质价值损失的预防设置。还可以建立风险预警响应机制,定期评估典质范围下的所有动产的市场价值,当损失到达不同程度时,设置不同的应对方案,以便判定是短期波动,仍是长期影响,事先做好降低风险的措施。
案例:苏宁电器
种别:股权融资
立异点:转增股本连环融资
苏宁电器(002024,股吧)上市后通过“大比例转增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增股本—再融资”的轮回运作,融得的资金一次比一次多,相反出让的股权却一次比一次少。
苏宁电器IPO时,公然发行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6.84%,每股发行价为16.33元,召募资金4.08亿元。
苏宁电器200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时,公司股份总数为9316万股。作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张近东一共持有苏宁电器的股份约为40.2%。但随后的股权分置改革稀释了张近东的股权,降低到36.6%。
2005年9月,苏宁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以总股本1.863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1.86亿股增加至3.35亿股。
2006年6月,苏宁电器定向增发2500万股,每股发行价高达人民币48元,召募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亿元。这次非公然发行2500万股后,苏宁电器的总股本增加到3.60亿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6.94%。此时,张近东的股权比例约为34%,才降低了2.6个百分点。
假如苏宁电器在IPO时将所有股份全部卖光,召募资金也不会到16亿元。而此时其非公然发行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是多少?才6.94%!
出让了6.94%就又召募了12亿元。为什么出让这么少的股本就能召募到这么多的资金呢?其中的秘诀在于公司不断地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复原股价。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目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总结下来等于“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这就是苏宁电器的“资本秘密”。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苏宁电器一再复制这种融资方式。苏宁电器三次发行召募资金总额分别为4亿元、12亿元、24亿元,合计超过40亿元,每次召募资金都翻1.2倍。而对应出让的股权却是26.84%、6.94%、3.61%,逐次降低,“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的效果出奇好。
当然,苏宁电器如斯良性轮回的原因,离不开公司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牛市配合。就公司的财务指标来看,营业收入以超高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净利润也是几乎一年增长一倍。
企业培训案例:资深实业资本玩家的创新玩法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