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人、人、还是人!

企业培训案例:人、人、还是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十年前的一个新产品,创造出了如今每年数百亿容量的巨大市场。彭鸿斌,先后亲手开创的“圣象”和“莱茵阳光”在商战中博弈,他需要如何突破市场?突破自己?把持平衡?

  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创造历史。三年时间,圣象地板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而老板彭鸿斌却在圣象最辉煌的时候,带着梦想离开,而今两年时间,他亲手缔造的“莱茵阳光”紧紧尾随“圣象”,坐上了第二的位置。

  有悖于人们的戏剧化思维,圣象并非养虎为患,彭鸿斌也不是归来的复仇者。始终跟随他的人深深被他感染。事实上,影响力来源于战场上的常胜不败,如果你跟着一个将军总能打胜仗,你又怎能不佩服?

  2007年是柯诺木业成立110周年,而作为柯诺护航下的莱茵阳光,彭鸿斌怀揣着“一年前三甲,三年甲天下”梦想,在地板业厮杀。而作为“倍速经济”的典范,在推出四重E0级概念、运动地板、12毫米先锋地板等一系列新策略,新产品的时候,高速的发展并不允许彭鸿斌的管理天平失衡。

  快鱼吃慢鱼

  只有超常规的发展才有可能不掉队,只有迅速的成熟才有可能不掉队。为了生存,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点在地板业体现的尤为突出。

  虽然柯诺木业是一家成熟的百年企业,但莱茵阳光在中国的操作则几乎全部采取了创业型企业的操作模式。宏观上,彭鸿斌需要快速的判断行业环境、机会、以及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企业的战略,只有找好定位、确定战略才能谈及下一步的管理。

  莱茵阳光一年前的定位是携手田亮做运动型地板,而今年又推出了装饰效果更好的12毫米先锋地板,这在一个机构庞大的成熟企业,这种新产品的推出和占领市场速度是让人难以企及的。市场是旧的,品牌是新的,在特定的阶段,莱茵阳光只能按照创业阶段的管理方式来操作。作为一个以速度取胜的创业型企业,新产品出来的速度要快、降低成本的速度也要快,只有用速度战胜别人的规模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然而从组织管理的整体布局来说,为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就意味着管理队伍要更加精良。因为市场没有时间给你去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做定夺。放弃平常那种民主的决策和深思熟虑的想法,快速决断才更适合他们现在的需要。这就必然造成权力的相对集中,进而以迅速捕捉机会,抢取市场。

  而此时他们面临最大的管理挑战也在于此。因为迅速决策,就不可避免地犯错误。事实上,莱茵阳光已经曾经几次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时,由于匆忙推向市场而惨遭失败。另外由于速度胜过一切,就很难顾及管理细节,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风险。

  但彭鸿斌认为,快速发展是可以弥补这个失败的。用快速成长抵消快速成长带来的问题,使得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增加,所以快是值得的。如今两年时间,莱茵阳光从无到有,他们已经稳稳坐在市场第二的位子上。

  “我还来不及想基业长青的事”

  面临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是否察觉到管理的短板,彭鸿斌自信地说,“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的领域都做到比别人好。如果他可以有让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尖刀优势,有一个拳头产品或者是一个核心技术的时候,就没什么好怕的,完全可以长治久安。但有的时候这完全是凭运气的,如果不能保持这种优势,就要及时发现管理问题,并用组织结构来保持稳步的成长了。”

  圣象的品牌优势,在莱茵阳光看来短期内似乎难以超越,但彭鸿斌拥有很好的目标定位,“做好第二,向第一学习”。“我现在还很难考虑基业长青,而想得更多的是把第二这个位子坐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使命。就好像一个小公司,创业阶段,那里顾得上基业长青,而是要考虑活下来,如果一个企业一开始就考虑基业常青,就没有时间考虑今天的问题,这是相当危险的。当然我们是很大的企业,但我现在也是处在中国的创业阶段,我更多的是考虑市场占有率。”

  99度与100度的差异

  管理人才在公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对经济发展的快速,人才没有快速发展起来。另外具体到从零开始的地板行业,人才显得更为缺乏。彭鸿斌比喻说,优秀的人就像99度的温度,烧出来的水很热,但终究没有开,而卓越的人就像100度的温度,虽然只高了一度,但是水开了。市场上优秀的人很多,但卓越的人简直凤毛麟角。管理中,一个优秀的人和一个卓越的人,出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莱茵阳光原来的生产线上,领导的管理效果也还不错,但为了控制成本,在人员数量上面,始终没有达到彭鸿斌满意的程度。而后来招募到了一个新的管理人员,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人数降低了15%,而产出和原来是相同。同时在次品率问题上,以前的B级板总徘徊在中等水平,而新的管理人员,三个月就做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就是卓越的管理人员带来的效果。资源都是一定的,管理人员可能不需要懂太多技术,但要善于发现问题,看到方向,能够带领部门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沟通能力、调配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出来的效果也就迥异。

  在目前全行业流动率在13%的大环境下,莱茵阳光的管理层,拥有25%的流动率,这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可以做到很好的业绩的同时人员的流动如此之大?彭鸿斌解释说:“我鼓励流动”。一方面求贤若渴,一方面鼓励流动?看看他自己本人的发展经历就让人能更深刻领会个中玄机了。彭鸿斌曾是一名外交官、而后下海中关村、而后留学、而后到圣象,再到莱茵阳光,他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在一个企业干20年,你不会很乏味吗?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更丰富的人生。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跳槽,控制好流动率就可以了”,鼓励人才流动是他的中心思想。“企业为求人才而花的成本是必须的,现在的年轻人有更丰富的想法,更自由的空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不会过分限制他们的流动。”

  不让瓶颈卡死,还需同仁

  众是什么意思,三个人,很多人在一起?甲骨文中的“众”字颇有象征意味:上面是个日头,下面有几个共同劳动的人。头顶有日,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方可称其为“众”。现在的彭鸿斌似乎把保全都押在了“人”上。因为这已经成了莱茵阳光的发展瓶颈。

  由于企业发展决策很快,就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能靠非常优秀的人,用他本来的经验,来减低风险。在管理中,出现人员流失的情况,或者在生产经营中发现一些问题,现有的员工解决不了,彭鸿斌就会更加感到对优秀人才的渴求。懂英语,懂技术,会管理,彭鸿斌说:“我们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但还是不容易找到”。同时,注重品牌营销策划的莱茵阳光,拥有优秀的市场营销的团队,这部分人才也是他们非常迫切的需求。以前,他们和外面的策划公司合作,但他们还要有自己的人做市场策划,这就要求这个团队年轻、有想法、有创意、对市场非常敏感、可以应对市场变化,提出一些措施并勇于付诸实施。

  为克服人才瓶颈,彭鸿斌的方式是“70%在企业内部培养,30%外部招募”。“自己人”更了解企业,同时企业也有义务给员工提供上升的机会。但不能始终维持“近亲繁殖”的状态。另外1/3的人需要从外面寻找,以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

  除此之外,莱茵阳光也会通过招聘的一些机构,大范围网罗精英。再者由于彭鸿斌作为这个行业重量级的人物,在业内中也颇具感召力,很多精英常常会主动示好,而彭鸿斌对于优秀人才素怀海纳百川的心态——充分放权,让其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并给予很好的回报,目前看来这些个方法很有效,所以突破瓶颈只能靠企业自己的智慧了。

相关推荐

管理咨询

企业文化咨询

卓越经理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