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美的“裁员”背后:转型进行时

企业培训案例:美的“裁员”背后:转型进行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在中国,“裁员”这个词几乎肯定是贬义的。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宣布裁员的企业,不仅员工要抗议,政府不待见,甚至连公共舆论都会一边倒的攻击“裁员”企业。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般欧美企业的裁员消息,往往被资本市场理解为该公司积极改进的信号,继而会引起股价的提振。

但美的似乎没有享受这一待遇。江湖上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或事实,美的集团下属四大销售体系:制冷、日电、暖通和机电,也不断传出裁员的消息,新浪微博上周曾有一条“美的大裁员,新员工几乎全做炮灰”的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微博称:11月开始,美的集团大裁员,幅度令人瞠目,制冷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40%以上,有些超过60%,总部约50%;日用家电集团2012大规模校园招聘新员工几乎全裁。

而根据的数据显示,这次美的公司的裁员可谓“大刀阔斧”。比如,陕西分公司270多人裁了210多人,只余下近60人;北京暖通原来是90多人,裁到44人;广州暖通原来有300多人,现在减到100多人。全国各销售公司近9000人,要裁员约8000人,仅保留约1000名人员作为厂方代表负责协助代理商开展市场运营。裁员并没有定指标,而是直接指定每个销售公司什么时候要减到多少人,准确到个位数。

这对于刚刚在2010年完成千亿战略的美的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根据上市公司美的电器新近公布的Q3财报显示,前三季度销售收入总计为819亿元,净利润为28.8亿,绝对值并不算低,但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如果看增速(单季度同比增长仅9.41%)和存货水平(截止Q3季末,美的存货价值92亿元,超过销售额的10%以上),你就会发现,美的正在背着身上的大石头艰难前行。

于是,美的祭出“裁员”战略。这在全球家电企业几乎是通行做法,包括伊莱克斯、西门子、三星等企业都先后采纳,面对成本高企、市场下滑、库存积压,不仅是美的,海尔、格力们也在考虑他们的“过冬”策略,“现金为王、消灭库存、加速周转”成为大家过冬的一致做法,只不过,美的又加了一招:裁员。

美的“裁员”的转型之路一:增长方式转型——从规模到利润,低成本是家电末日,附加值是赢得未来。

当富士康开始大规模采用机器人取代劳动力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不是郭台铭面对劳动力成本高企的被动选择,而是富士康基于代工企业的未来增长方式,而给自己布下的盈利种子。用高效率和高效能来替代低成本与规模化本身。

从全世界的产业变革与更替史可以看出,低成本与规模化一直是制造企业长盛不衰的标准模式。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从欧洲到美国,从美国到日韩,从日韩到东南亚,从东南亚到中国,从中国到印度等,这一条全球生产制造的低成本路径,贯穿了近五十年的产业变迁,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如今的低成本正在远离他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已经在困扰和制约着中国制造企业,再不转型,不仅是微利,更将会面对亏损。

这种情况下,美的在完成千亿战略,并要在未来五年完成“再造一个千亿美的”的战略目标,单靠原来的打法已经无法支撑,从原来依托低成本与规模化带来的价格优势,加上在营销上的不断创新,就构成了美的先前的竞争优势,但此优势非彼优势,从千亿到两千亿,靠勤奋本身无法解决,没有增长方式的改变与转型,其他均无解。

美的“裁员”的转型之路二:利润通道转型——从进攻到妥协,进攻是盛气凌人,妥协是合作共赢。

与海尔相比,美的在市场中“狼性十足”,即便是面对同省兄弟格力,美的在对市场的敏感与把握上,也是略胜一筹,否则我们也无法看到一个增长如此之快的美的。

但上帝是公平的。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什么在过去能成就你,什么在未来就能阻碍你。就好比一位超级聪明的员工,凭借着本人实力和结果,一步步升级为公司核心骨干与高管,这个时候,如果他带团队仍以本人发挥为主,那么他越能,团队的能力往往越差。

而从外部看,美的长期作为游戏规则主导者,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明显,习惯了主动进攻,习惯冲在前面,习惯打败对手,习惯当老大,这些曾经帮助当事人获得突破的好思维习惯,要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与竞争对手合作做大家电产业,如何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做强产业链,共赢而不是“(有(输)有(赢)。这种转型,对美的要求是,不要单打独斗,而要相互配合与协商,做强产业才是出路。

美的“裁员”的转型之路三:管2理机制转型——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要素禀赋,人力资本是竞争优势

这一点恰恰体现在裁员上。10年前,大多数企业还叫“人事管理”,5年前大多数企业开始叫“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有一部分企业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管“人力资源管理”为“人力资本管理。

简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更多是静态的,受制于当事人的人力资源状况;而人力资本管理,是说人力是可以成为同机器、资产、生产要素等并列的公司资本,而且还是资本中收益率最高的那部分,谁如果在这个层面突破发力,竞争力自不必说。

与其被打挨打,不如主动进攻,现在,到时候了!

相关推荐

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方法

卓越文化

战略品牌管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