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百论:李克强博鳌讲话

企业培训案例:百论:李克强博鳌讲话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当“民生”成为政府发展经济所追求的目标之时,也就意味着,从理论上,中国经济已经与全世界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本周一李克强副总理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可以作为政府在下一个阶段执政方针的关键性表态。而李总理提及的“扩大内需”为结构调整首要任务,则有着多重含义。

了解改革开放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基于一个聪明但不长期的战略而进行的,这个战略就是出口战略。战略制订者看到了中国国内以劳动力为主的要素价格低于国际平均价格,发现了其中的商业机遇,促进了中国经济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

出口战略的实质,是把中国生产的商品出路主要放在国际市场上,以中国产品的低价格来达到替代国际同类商品的目的。为此,国内形成了出口退税机制、鼓励OEM生产,大力发展了航运业,同时在政策取向上偏向于资方,劳动力价格十年停滞。

出口战略的历史地位在于,它加速了国内农业人口向工业的转移,迅速地扩大了就业,同时使中国制造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走向全球市场。但相比于它的成绩,它带来的问题更多。

首先是因为大量出现的中国商品的冲击,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在2005年之后急速加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已经意识到了就业是其国内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急于夺回被中国商品争去的市场;

而同时,由于出口战略带来的增长主要是生产量的增长,单个的企业和劳动者很难分享到这种增长的成果,所以民怨甚深——虽然政府从这种量的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中得益;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出口战略没能伴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所以虽然政府税收有快速增长,但税收的增长只带来了政府自身权力和规模的更进一步增长,使得后续的改革更为困难。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出口战略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它自身的历史使命,它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已经发挥完毕。而接下来,更为长远而正义的要求是中国经济重回正轨,要用工业化带来的规模效益和利益的公正分配促进劳动者收入,提高国内购买力,使国内经济再一次回到为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道路上来。

在某种意义上,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有一定程度的复述。因为从他的讲话中,我们仍然可以听到最近中央政府领导者讲得很多的“民生”二字。在此之前,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目标并不明确,经济学经常提到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当中,比较关键的问题“为谁生产?”一直没有回答。而提出“民生”目标,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提出“民生”目标,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开始直面国内经济结构问题的一个信号。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没有民间资本,除了政府之外没有投资主体,因此在三十年中,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个国内的民间资本群体,因此政府采取了很多重商策略,在政策取向上对于生产者是有利的。而当“民生”目标被确立起来之后,政府无疑将采取更为平衡的策略取向。如果说之前的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未来的政策取向很可能将“是否有得利于消费者得到福利”为标准。

中央政府将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做到“民生”这个目标?李克强副总理讲话中也有所表态,进一步加强竞争,鼓励民间创业,将会是主要手段。对于经营者来说,鼓励创业意味着很多,它既意味着社会对于创造财富者会一如既往地尊重,给予这些人以源源不断的资源;同时也会意味着有更多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随时会以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来取代现有经营者的地位;鼓励创业和竞争,还意味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必须进一步地开放所有领域,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垄断和保守,都会带来整个经济格局各个方面的扭曲;而当“民生”成为政府发展经济所追求的目标之时,也就意味着,从理论上,中国经济已经与全世界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与所有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的是,改革开放的这一共识,同样也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现状造成的。正是由于对保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需求,使得我们看到改革有了更大的增量领域。可以预期的是,类似于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的开放,中国经济改革的列车有可能在2012年的这个春天重新起步。

相关推荐

落地决定成败–战略管理实践

战略品牌管理

企业获取大利润的16个方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