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亨达:文化转身 重在践行

企业培训案例:亨达:文化转身 重在践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两次与王吉万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话,两次走入亨达传统文化大讲堂的现场,从带着诸多的疑问,到受到诸多的触动,笔者试着记录这场以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灵魂、以道德育人再造企业的企业文化自觉与实践历程。

置身于当今这个复杂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管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一种内在的支撑力来使自己得到持久的发展。亨达在走到第27个年头的发展节点之时,亨达股份董事长王吉万豁然开朗,开始将整个企业带到一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力的探寻实践中来。由表及里的探寻,使王吉万顿悟:教人做事是术层面的企业文化,教人做人才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要以有灵魂的企业文化再造伟大的亨达事业。

王吉万将教人做人的道德教育作为企业文化灵魂的顿悟,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于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这一问题的理解同出一辙。

稻盛和夫说,在多数企业里,首先就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而他思考的“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比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等等。“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文/杂志 冷鲜花

企业文化的自觉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2011年10月15日在一文中这样评论文化力之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价值。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

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旗帜。如果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觉醒,那么这个企业也自然不能走向真正的伟大之路。

王吉万是个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人。亨达的企业文化在2003年得以进一步规范,确定了四大核心内容:中华传统文化,西方的科学文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亨达自身的企业文化。

以如此的重视程度,如此的清晰概念,亨达的企业文化堪称搞得轰轰烈烈。

但是许久以来,王吉万也一直困惑:为什么在亨达,企业文化的概念思路模式都是清晰的,运行得也轰轰烈烈,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却弱了很多,企业文化在广大员工心目中所产生的动力,践行的能力和结果都大打折扣。

这样的困惑无疑具有普遍性。在很多企业里,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熟悉但是却又被高度似是而非的名词。一个普遍的尴尬现象是,企业文化之于一个企业的价值雷声大雨点小。健全的企业文化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就是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第二个层次,是体系模式,即在企业运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制度,模式,体系等。第三个层次则是标识标志部分,属于企业形象的范畴。可以说,关于企业文化的困惑是一种集体困惑而不是一种个体困惑。

王吉万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在亨达发展到27个年头时,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他的豁然开朗: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而道德二字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纲领所在。道,即自然规律,道德即遵从规律。企业文化的根源缺失正在于是教人做事而没有教人做人,即教的是术而非道。在关于企业文化的众说纷纭中,王吉万意识到企业文化缺少了灵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事件的出现,王吉万认为正在于企业偏离了道而导致的唯利是图。偏离了道的企业只推崇商业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当今业界最应该反思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与GDP位列世界第二的经济成就相比,中国的文化事业没有充分发挥育民作用。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必须面对这一难题。

大道至简,朴素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做人哲学,让王吉万如获至宝。道德教育才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我整个境界全变了”。道德教育会触动人的内心,心动人才会改变。必须马上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这件事不开会不讨论,在年初的2010年企业职工总结表彰大会上,王吉万直接对企业高管宣布他的传统文化再造计划。从2011年初,亨达股份开始导入传统文化学习,持续举办“幸福人生 和谐企业 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请全国著名的传统文化老师给员工讲解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深刻宣讲使得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大幅度提升。

至此亨达企业文化的灵魂得以清晰化并且进入到高层次企业文化的积极践行期,即从最基本的育人教育为源头,来修正员工,修正企业。王吉万表示,文化的深刻转型将带动亨达的一系列调整转型。

“家文化”的来龙去脉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厚积薄发。文化的自觉正源于此。如果没有传承、积累并且用心为之,又何来更上层楼的顿悟之说。

以860元起家,仅27年即发展为中国制鞋行业的知名品牌、骨干企业。亨达为什么会发展如此之快,如此之好?一位熟知亨达文化的业内人士评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从根本上塑造了亨达。从亨达的老创始人开始,亨达就在践行传统文化。

在27周年庆典上,王吉万携兄弟姐妹围绕在老母亲周围,表示要继承老母亲创业之志,做大做强事业,其乐融融。年逾八旬的老母亲是亨达的创始人,老创始人以乡音浓厚的朴素语言告诫儿女:给国家多缴税,给员工多发钱。现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中国皮革行业,一家兄弟姐妹都团结一致做事业至今未分家的,唯有亨达一家企业。分家不一定是坏事,但不分家肯定是好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创始人时刻不忘回报国家回报员工的感恩之心,在王吉万身上得到延续发扬。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都是一个让王吉万充满感怀的日子。这一天是员工春节后返厂报到的第一天,王吉万通常会带领公司高管在凛冽的寒风中站立几个小时迎接返厂的员工。每次他看到员工为了亨达的事业从八面四方赶来,感恩之心充盈着他。而看到和自己的孩子年纪相仿却又黑又瘦的员工,他会觉得心酸。今年农历正月初九,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在车间里,王吉万想要对大家讲几句话,却泪流满面,试了几次都没有讲出来。在27周年庆典的发言中王吉万说,亨达最大的财富就是全体员工。

亨达股份成立27周年庆典上,王吉万个人出资500万,成立“王吉万爱心基金”,用于回报员工,奖励道德高尚的员工。并且在企业内部评选出“十大孝子”,每人给予一万元的奖励。

亨达的“家文化”,其内涵突出了一个“家”字,而“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小的社会核心组织单位,家体现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仁爱”和“互助”关系。在亨达,“家人”,是同事之间最亲切的称谓。建立在“家文化”基础上的亨达企业文化,秉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亨达的“家文化”的外延具有三个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而这连接这三个层面组成的“大家”,其血缘纽带就是承传了5000余年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亨达“家文化”现在已经发展到更完善的内涵:“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强化培训学习机制,助员工为能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员工为贤人。”

“一把手的热情”

企业文化缘起于企业领导者,失败的根源也恰恰在于企业领导者。大道至简,似乎每个企业领导者都会讲哲学,但是真正要做下去的时候就会胆怯、退步。

有评论观点指出:很多企业家只是在用脑子学习,但哲学是用来修炼的,按照它去修炼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品格,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焕发出能量和热量的人的时候,才可以点燃别人的热情。原因在于你要激发别人的热情,首先内心要有那份热情。“展示最高尚的自我才是体现领导力的真正所在: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对人力或财富的支配权,而是表达出真正的自我。”价值与公司治理联盟CEO爱丽诺?布洛斯罕如是说。

第一次采访王吉万,笔者被他急于分享的迫切心情所震动。其时,他正在面试一个公司高管,通过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他欣喜发现这位面试者的价值观与企业很相符,这让他如获至宝。于是他当即拍板决定:派这个还没有入职的高管出去参加45天的传统文化学习。第二次与王吉万对话,他剖析了他的两段心路历程,从寻找企业管理的金钥匙阶段,走到顿悟道德教育是做人的金钥匙阶段,这是他最至高的收获。

在一个普遍追求利益的社会风气里,怎样的道德教化才能从根本上打动员工的内心?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人的父母时都会恭敬,可谓智慧之言。王吉万深刻认同“老吾老才能以及人之老”。 采访中,他读了“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篇小文,其间数感动流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到企业中来,以德育人,是一个长期的修为过程。在亨达每个员工都深知:董事长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而王吉万自己更加强调的是:董事长自己本身不能掉队。他深知从一把手开始的企业文化践行才能有良好的上行下效的带动作用。一个企业的领头人没有任何理由先要求员工做到。

亨达工业园内有一面硕大的义工宣传牌,上面展示了企业员工做义工的活动以弘扬义工精神。王吉万说他自己目前在这面宣传牌上的得分是“零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头人,他的确很忙,但是他不愿意以所谓的忙来为自己开脱。他深感践行道德教育,员工所迸发的热情也给了他鞭策的动力,他自己必须更加践行。

关于企业道德哲学的逻辑,稻盛和夫有一句充满自省的话:如果作为经营者的你拥有美好的心性,那么公司基层员工也会效仿,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王吉万从内心焕发的道德热情与自律自省,正是亨达文化转型的根源与推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