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招商银行:“点滴”铸就员工忠诚

企业培训案例:招商银行:“点滴”铸就员工忠诚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面对“挖人如潮”,如何通过制度约束及文化熏陶,培训并造就一支对企业高度认同且忠诚的骨干员工队伍?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曾郁苒,为我们详述“从容”之道。

1994年7月,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正式成立。从仅有47名员工,发展到今天1400多名员工、30多家分支机构。截至2005年末,招行北京分行总资产1100亿元,年创利12.6亿元,累计为国家创税70亿元。

12年来,招商银行始终以服务优秀、科技领先、产品创新取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我们深知‘优秀源自努力,点滴创造传奇’,并且我们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骨干员工队伍。”曾郁苒说。

“这么多年经营下来,我们真正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什么?不是我们创造的利润,而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还有我们拥有的非常优秀的员工队伍。”2006年4月,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领导班子更替,上一任行长在总结12年的成功经验时感言。

但对于招商银行人力资源部来说,多年来又始终面临一大挑战: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坦然面对人才优化、培养与流失之间的矛盾?

“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一名优秀客户经理的得与失,就意味着客户资源的得与失。”曾郁苒认为,“商业银行的生存靠什么?客户。客户资源从哪里来?掌握在大批成熟的本土客户经理手中。”因此,当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等同于生存资源的竞争时,其惨烈,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本土商业银行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用白热化形容并不为过。“但现在我们还要面对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

“有时候我们也感觉很无奈,外资银行开出的薪水我们目前很难竞争。北京现在一共有25家外资业商银行,大家都知道2006年是一个槛,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即使是现在,外资银行跟我们人才竞争也已经到了很激烈的程度。我们的客户经理被挖走以后,转过头来再到我们的柜台上,把原来的客户拉过去。”曾郁苒坦言,“这才仅仅是开始,2006年以后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不过,尽管面对“挖人如潮”的挑战,但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历年的员工流失率都没有超过5%.这足以证明我们的从容。”曾郁苒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表面上是员工自身的心理感受,是员工对企业的承诺,但实际上从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却来自于企业长期不懈地经营和积极有效地培养,是企业造就出来的。”

12年前,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第一任行长陈小宪提出一句口号:“我们共同托起这片天,我们共同享有这片天。”至今,行领导班子换了三任,但这句话的内涵始终没变。

实践证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在“铸就”员工忠诚度上,正是用“点滴”行动,创造了“传奇”。而其根基,又恰恰源自企业独特、优秀的文化,并且在12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并且传承至今。

企业文化策划是企业的灵魂与信仰,同时也是人力资源部门鼓励员工、激励员工的需要。

多年来,招商银行依托“六能机制”激励员工,坚持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尽管在今天看来,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我们早于八、九十年代即已奉行。”

在曾郁苒看来,招商银行从深圳走遍全国,“六能机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这样的理念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非常普遍,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六能机制’的执行。”

众所周知,在金融界招商银行管理严格、压力最大,其多年坚持“强制区分、强制淘汰”政策,以此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年终考核,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采取5%末位淘汰制,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考核,每个层级的员工都要面临末位淘汰的压力。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如此残酷的淘汰制度,必然损害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打过折扣。”曾郁苒说,“因为我们不能容忍平庸对于先进的损伤。”

“我们正是靠这种大力度的淘汰制度,区分平庸与优秀,也使我们有了大力度张显先进的可能性。”

“正因为我们的制度是公开的、透明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手段,企业评价标准有了公允的天平,员工杠杆才不会失衡,员工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可以获得奖赏,得到很好的待遇和福利,可以在招行生存。”

“表面上,我们牺牲了5%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员工从心底里对企业更多的认同与尊重。”曾郁苒说,“大家都知道,在招行工作不需要关系,只看业绩,我们通过这种手段把最优秀的员工彰显出来,留住他们。”

向“骨干”倾斜

在招行北京分行,还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员工价值,“特别要体现出优秀员工的价值,这是招行人力资源部门一直研究并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招商银行不断通过薪酬福利政策的调整,把分配体制最大限度地向优秀人才倾斜。“近几年我们的工资体制做了大的调整,每次调整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把薪酬福利最大限度地向骨干员工倾斜。这也是我们调整的唯一目标。”曾郁苒介绍,“现在,手里握着很多客户资源的客户经理,在薪酬福利上甚至不会低于支行行长的水平。这样的力度,让员工从心理和物质上都得到很大满足。”

另一方面,“我们创造一切可能,以各种方式奖励优秀员工。而我们的体会就是为骨干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

招行总行每年都要选派大批业务骨干到国外银行学习或工作,边学习、边培养。此外,招行总行及其各地分行还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开设高级干部培训班,通过这种形式,让骨干员工体会到来自总分行的重视和培养。

“我们认为,培养其实是对人才最好的投资,留住人才最好的方式是投资于他,而不是彻底地使用他,这是我们真正的体会。”曾郁苒认为。

但是骨干员工的“翅膀硬了会不会飞走”?“我们认为培养10个人可能1个人会走。但剩下的人还是怀着对企业感恩的心,会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的。”

“以人为本”是招商银行的企业理念,尽管这句“口号”在今天看来,大多流于形式,但在招行却得到了真正落实,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承认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统一人的思想,把握人的行为,鼓励人的创造,构造人的环境”这是招行北京分行尹凤兰行长在全行大会上对全体员工做出的诠释。“曾郁苒介绍。

在招商银行,所有的基层岗位一律采取公开竞聘制度。只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都有权利进行岗位竞聘。“我们打破界限,让所有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让所有员工都能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

再有,“我们拓宽员工培养渠道。通过员工岗位训练,让员工有机会不断晋升。”

在招行,即使是普通的储蓄岗位,也设了九级晋升渠道,只要业绩优秀,通过岗位培训,就可以成为“顶尖柜员”,享受与“营业室主任”一样的薪酬待遇。

于是,当员工被尊重、被承认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回馈给企业的必然是忠诚和归属。”曾郁苒认为,“事实上这些做法都是基于企业文化层面的不断探索,招行的文化始终强调对‘人’的价值的认同及尊重。”

不惜“昂贵代价”

当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业为之付出代价,对此招行有着清醒的认识。

招行北京分行长期坚持自己独有的人才政策,招聘员工的主要渠道就是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个做法一直受到外界质疑,因为培养新员工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和精力,而时间成本更是看不见的。”

“在银行,普通客户经理没有三年时间肯定成不了才。我们付出的成本有多大,可想而知。”曾郁苒表示,“但面对如此之大的投入和付出,我们依然坚持这样做自然也有理由。”

事实上,刚刚毕业的学生是一张白纸,对企业认同与接受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招行,那么招行的文化也会成为他们一生坚守的习惯。”

招行北京分行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员工被其他银行挖去,几天后又回来,表示适应不了其他企业,不习惯。“这就是我们长期培养付出的代价所得。”曾郁苒很欣慰,“事实证明我们培养员工对企业‘习惯’的认同,以及对企业文化长久的归属感,包含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我们坚持这一做法已经10年,还将继续坚守下去。我们付出的代价很昂贵,但觉得很值。”

在招行北京分行,新员工入职必须经过“强化训练”,除了进行企业文化及规章制度的培训以外,人力资源部还组织员工参观监狱,对“毕业生们”强化职业教育。

与此同时,招行北京分行还组织新员工进行封闭式军训,目的是为了让新员工从行为上整齐划一。同时,人力资源部也认识到,短期培训尚达不到企业文化“灌输”要求,日常熏陶更重要。因此分行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严格管理,使企业文化得以“强行灌输”给员工,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自觉遵守。

曾郁苒强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要求出来的。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且我们的行训就是‘稳健经营,严格管理’。”

当然,培养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需要细致的沟通,得到员工发自肺腑的理解与接受。为此,招行北京分行最具特色的做法,就是“家长会”。

“我们的员工都很年轻,为了更好地帮助员工理解招行、了解招行、认识招行,我们每年给新入行的员工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您的孩子是在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工作,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他在企业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他来讲风险在哪里,我们准备把他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准备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福利,希望家长跟我们一起对员工进行什么样的培养和教育。’等等,甚至我们把‘不提倡他们在外面租房子住,不提倡经常去网吧’也都向家长提出来。”

此外,“每年新员工分配下去,我们要求接收部门的领导必须进行家访,看一看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看一看他们的家庭背景。”

“我们很多支行行长都会走一趟员工上班路,看看员工上班需要倒几辆车,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然后在岗位安排上做一些适当考虑。比如储蓄下班很晚,就安排在会计岗位上。”

“这些做法,家长虽然觉得新鲜,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支持和赞同。家长说孩子进入这样好的企业,有这样好的薪酬福利,要走我都不让走,让他干一辈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又多了一种支持的力量,这个力量不可忽视。”

“成就”无所不在

“当然,和谐活跃的企业氛围为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建立,也提供了空间。”曾郁苒表示。

工作之余,分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成立员工兴趣小组,例如足球队、围棋队。通过组织活动或者比赛,在活跃员工文化生活同时,还给集体带来荣誉,让每一个“奋斗者”乐在其中,形成有体系的文化生活。

“而且我们办公场所悬挂的很多字画,也全部出自员工之手。”曾郁苒说,“文化生活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人心的凝聚,一种企业文化宣扬。员工表现出来的热情不仅是对活动参与本身,更是对企业的认同与自豪。”

事实上,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用“点滴”细节“铸就”员工归属感的诸多做法,其中既有“战略思想”,又有非常具体的“战术行为”。而其成功经验,也为更多企业“保留核心员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于未来,由于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是否将给关键员工的激励与保留带来更多挑战?对此,曾郁苒再次用“从容看待流失”作为回答。她谦虚地表示:“招行北京分行走过的12年风雨辉煌路,不过是正在进行中的历史,是我们从优秀迈向卓越的一个过程。”

相信,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员工的合理流动再正常不过,而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来说,“从容”则是最宝贵的。一个成熟的组织看待员工流失一定不是慌张。同样,也没有哪个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几名员工身上。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