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的市场营销策略,可所谓是做的很成功对中国企业来说,宝马汽车的市场研究案例深具可借鉴性。这项研究分为四个大的步骤:将市场潜力定量化,理解消费者,确定产品项目,把握市场进入时机。
怎样界定你的产品即将进入的市场的潜力和容量?中国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比较含糊的。
宝马的做法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资源和内部信息资源的研究,对到2015年的汽车市场规模作出定量的预测。外部资源包括:专业研究机构,专业传媒,高校。内部资源包括:市场情报,销售部门的数据,市场和趋势研究,竞争者研究等。然后将内外数据进行归并和细分,作出战略性的预测。
宝马将汽车分为豪华轿车、一般轿车和轻卡。在全球范围内,预计从2002年到2008年,豪华轿车的市场将从503万辆增长到680万辆,增长35%;一般轿车的市场将从4143万辆增长到4770万辆,增长15%;轻卡市场将从827万辆增长到986万辆,增长19%.总体来说,全球汽车市场的容量将从2002年的5473万辆增长到2008年的6436万辆,增长18%.
而在亚洲市场,2002年这三种汽车的市场容量分别为32万辆、930万辆和317万辆,预计到2008年的市场容量分别增长到54万辆、1258万辆和420万量,分别增长69%、35%和32%.其总体市场容量将从1279.9万辆增长到1732万辆,增长35%.
通过以上的分析,宝马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的结论:亚洲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是全球市场增长速度的2倍,而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比例又是最高的。
接下来,宝马对日本、中国**、东南亚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三个区域汽车市场进行预测,方法同上。最后的结论是:这三个区域从2002年到2008年的市场增长率分别为6%、66%、73%,其中豪华轿车的增长率依然是最高的,分别为32%(从19万辆到25万辆)、127%(从5.5万辆到12.5万辆)和129%(从3.5万辆到8万辆)。
这样,宝马的第二个重要的市场结论可以得出:日本、中国**、东南亚6国对豪华轿车的需求,是所有汽车品种中最具增长性的,日本的市场基准水平高,而中国和东南亚6国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既然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市场容量十分明确,那么是不是可以马上进入呢?还谈不上。
宝马的第二步市场研究是理解消费者。
首先,对消费者进行**地位的分层,根据受教育程度、收入、公众认知程度来确定其**地位的高低。
其次,对消费者的价值观进行研究。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家庭、责任意识、**层级观念、财产所有权等,现代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西方化/世界性的生活方式、教育、多元化等。
以价值观变化为纵横轴线,可以知道,豪华轿车的消费者都处在**的高层,但其价值观可能传统——例如传统企业家,也可能现代——例如新兴企业家、新的职业精英、向上层攀登的年轻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持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后座舒服、安全、耐久,后者更看中的是:空间宽敞、车辆设计、个性、科技。
研究到这个时候,宝马可以给自己定位、而且是针对竞争对手进行定位了:宝马和奔驰一样,都面对处在**高层的消费者,两者间有一定交叉,但奔驰主要面对传统企业家阶层,代表连续性等级;而宝马主要面对新兴的、现代的企业家、新职业精英、向上攀登的年轻人,代表能量和活力。
知道了自己进入市场的潜力,理解了消费者,接下来就要确定用什么样的产品进入市场。
宝马旗下产品众多,除了通常我们知道的宝马几大系列,还有Mini系列和劳斯莱斯。针对亚洲市场,哪些产品是高度聚焦的?哪些是一般聚焦的?哪些是低聚焦的?
结论是:宝马轿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是高度聚焦的,Mini系列的产品是一般聚焦的,旅行车和摩托车是低聚焦的。
到此,研究似乎告一段落,但宝马依然是审慎的。宝马把进入亚洲市场的节奏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做独立进口商,其次是在当地建立全散件组装工厂(CKD模式),再次是在所在国建立国内销售公司,最后才是在当地建立完整的生产厂。
在建立CKD工厂方面,宝马已经于1976年在印尼,1987年在马来西亚,1989年在泰国,1993年在菲律宾,1993年在越南设厂。
最后一步,宝马要在亚洲建立完整的生产企业。在2003年,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开始生产宝马3系的汽车,宝马还计划于几年内在泰国设厂。
“豪华与动感的结合”因此而成为宝马在中国的品牌传播口号,而小舒马赫所在的宝马威廉姆斯F1车队的形象正是这一品牌的最好代言者!宝马还发现,在中国,60%的宝马汽车都是白色的。根据宝马的预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底线在2004年将达到25000辆。
Karl-HeinzKalbfell先生最后的结论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降低不确定性,关键是三个因素:
1、对品牌和产品战略进行国际性的聚焦;
2、不仅要有准确的数据,而且要对当地的文化、消费者和商业进程有广泛的知识(extensi*eknowledge);
3、在当地商业伙伴、销售公司和全球总部之间,将本土商业环境和合作性的政策制定过程整合起来。
Karl-HeinzKalbfell先生的演讲结束时,我为他鼓掌的时间大概是全场最久的。一位芬兰朋友走过来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在中国,专业的营销技术和观念还没有发育充分,就有很多企业家不耐烦,说市场研究没有什么用,又用拍脑袋、凭直觉的方式进行决策了。”
尽管中国的营销策划教育已经有十多个念头了,但专业科学的营销方法,在中国企业界的实际运用,还是多么缺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