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华为选人用人之道

企业培训案例:华为选人用人之道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佼佼者,他有着自己的一套人才选拔制度。让我们依赖看总结看看:

华为至始至终坚持技术领先战略。从人力物力到财力,大量投入技术研发研究。员工总人数15万,将近一半都是研发人员。

美的集团采取低价格成本领先战略。一开始并不是做电器,而是从塑料起家。80年代初期,通过买电风扇技术,开始加工生产电风扇,之后一直坚持通过购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通过迅速扩张,赢得成本领先。比如,有的产品,低价格进入市场可以5年不赚钱,目的就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但随着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容量总有一个上限问题,成本总是存在下限问题。美的集团发展进入了一个成长瓶颈,近三年销售收入始终保持在1200亿元左右。为此,从2014年开始,美的集团开始战略转型,准备开始成立中央研究院。

一些启示:成本领先战略对占领市场是有效的,但从可持续发展而言,存在一定局限性。

华为坚持技术领先战略,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耐人寻味。

招聘喜欢校园招聘,更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没有行为习惯,易于培养。当然,很看重是否符合企业价值观,因此,面试官有一个是“闻味官”,主要负责新招聘员工是否符合团队文化,具有一票否决权。一般由老员工担任。

培养人才始终贯穿华为的每个岗位,特别是管理岗位培养人,是很有特点的。对于管理人员,需要从三个方面考核,一是培养接班人,二是成为企业内部讲师,每年有60课时授课考核标准,三是稳定骨干员工。任职资格培养体系很有特点,能够有效推进,企业内部培训师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分不开。当然,敢于应用考核结果,做到考核责任落实,真正体现执行力。

用人不拘一格,这是成功企业用人之道。不论资历、学历。在华为,学历不是问题,年龄不会成为阻力,全凭业绩和能力。典型例子是李一男,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两天时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华为始终以高薪吸引人才,同时,也不让雷锋吃亏。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其实,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当然,如何保持组织活力,避免利益群体固化,华为经常“搞运动”。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不管是华为,还是美的,人才是关键,这众人皆知。但这两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那就是善于“裁人”。

一是如何裁剪人才。“木秀于林”的核心是竞争。没有竞争的树木,难以成为苍天大树,原因是枝枝节节太多。从人的角度而言,就是毛病多。但缺乏竞争的环境中,就需要靠制度,修正人的欲望、行为和目标方向,朝着组织目标行为方向,这就需要善于培养人才,靠竞争,靠考核,靠培训,靠制度。

二是如何裁减人员。华为提供高工资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高压力,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高待遇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高压状态。也就是说,不仅提供胡萝卜,也在使大棒。按另外一种说法,改变一个人行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趋利,二是避害。趋利能够激励人,但始终有一个临界点,一个天花板。按照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金钱激励到了一定程度,是作用不大。还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车有房有一定票子之后,趋利的动力将会极大减弱,工作动力自然降低,就会更加关注个人健康、家庭稳定、工作有序等需求。这就可以部分解释,人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工作激情和热情会急速下降的原因。

那么,怎样保持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保持组织活力,还需要从“避害”下功夫,需要不断使用大棒,避免组织惰化!

“避害”手段很多,但会涉及员工根本利益,可能会骂声四起,承受很大巨力。这个时候,很多管理者往往采取躲避,甚至采取逃避方式,不太愿意触及这一块。正如李克强总理坦言:“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不触及根本利益,组织资源很难随着组织战略目标和工作重心而优化配置。这个也可以解释一个企业或国家难以做到基业长期,为什么慢慢会走向衰退甚至灭亡,根本原因是利益固化,利益格局无法支撑组织目标实现,自然竞争力减弱。

“能进能出”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很难做到。有这样一个报道,从2006年8月,深圳试水聘任公务员,可是时至今天,深圳所聘任的3200多名公务员中无一人被解聘。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能进能出”执行结果如此现状,只能说明人们对此还是一个永远的问题。

避害还有就是“能上能下”。其实,当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也会有效缓解。原因是在一个组织中,当一个人从高职位走下来,这个人留在这个企业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毕竟,对于一部分人而言,面子问题会高于一切。

避害的有效方式是聘期制。到期解聘,重新上岗。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在位者有压力,二是在位者有退路。也就是说聘期一定,需要重新上岗,自然就有新的竞争对手。同时,如果聘期一到,因为个人原因,直接不参与竞争,给下来的人留一个不是被下岗,而是主动放弃。

很多企业都在做考核,但结果基本不用,或者略有应用。最后形成考而不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应用,按现在说法就是,要动真格,要有追究和落实的魄力和勇气。精神动力的源泉就是通过追究产生压力和落实产生执行力。

谆谆教导短期是有用的,但长期作用不大,最后成为假大空。例如,小孩就是在谆谆教导下长大,遗憾的是有相当部分小孩未能如愿成长。有一个原因是明知不好,又能怎样呢?没有退出机制,没有惩罚措施,最后自然都是不了了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