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汽集团辉煌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产品系列的不断拓宽和汽车销售量的持续增长,还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在一汽四次创业的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企业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
在“三年建厂,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的第一次创业中,孕育了一汽人的创业精神。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出访苏联参观李哈乔夫汽车厂时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1953年6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6月下旬,毛泽东主席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3年7月15日,当镌刻着毛主席题词的白玉基石植入充满创业激情的热土时,我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一汽人风霜雨雪,披星戴月,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饭当排长、学习当连长,睡觉当团长,工作当旅长”,三年完成建筑面积702480平方米,铺设各种管道86290米、电缆47178米,安装设备7552台,制造工装2万多套。一个年产3万辆的现代化汽车厂拔地而起。一汽的第一代创业者一边建设、一边学习,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的严细精神;不为名利、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为厂争名、为国争光的进取精神,实现了中国汽车的从无到有。第一次创业所形成的创业精神,对一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换型改造——产品一步跨越三十年”的第二次创业中迸发出来的换型意识,培育了“争第一、创新业”的企业精神。改革开放,国门打开,面对世界汽车工业新技术的挑战,一汽人果断摒弃“三十年一贯制”的局面,于1983年7月15日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用自筹的4.4亿元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换型的改造工程,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老企业、发展新产品”的路子。1987年1月1日,具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实现垂直转产。面对汽车销售困难,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一汽人没有被吓倒,承包奖下降了,浮动工资不涨了,职工的干劲反而更高了。为解决换型资金不足,工厂发行五千万元集资债券被争购一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成为员工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迸发了万众一心的换型意识,培育了 “争第一、创新业”的企业精神。一汽人以“手把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的劲头,以“用第一的质量造名牌汽车,把第一的服务送广大用户”的质量追求,使产品一步跨越三十年。
在“上轻轿——实现体制、产品和市场结构转变”的第三次创业中,坚持“民族品牌、开放发展”,圆了轿车梦。面对外国品牌汽车蜂拥而至的残酷现实,一汽人勇敢担起了“发展轻轿、挡住进口”的责任,本着边建设、边组装、边国产化的原则,实施三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建设。1990年4月,一汽奥迪轿车驶下装配线,导出了资金,导出了管理,导出了人才。1991年2月,一汽—大众公司成立,使一汽的轿车产品进入了规模生产的新时期。1997年6月,成立了一汽轿车股份公司,坚持“民族品牌、开放发展”方针,自主开发系列产品,一汽人的轿车梦成为现实。1991年以来,通过分开、分立、分流、分离的步骤,实施企业改革和调整。实现了“四个转变”:由单一工厂体制向公司化体制转变,由单一资本结构向多元化资本结构转变,由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宽系列产品转变,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完成了具有世界制造工艺水平的解放卡车基地、经济型轿车基地、轻微型车基地、新能源客车等自主基地的建设。“解放”、“红旗”、“夏利”、“奔腾”、“威志”等自主品牌的产品链得到拓展。重型柴油机、电控共轨、V12缸发动机、AMT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在“干自主——做强做大一汽自主事业”的第四次创业中,形成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价值观。2008年6月,一汽召开了第六轮战略研讨会,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达成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干自主;理清思路,统一目标干自主;科学配置,统一资源干自主”的共识,确立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三年两改观”近期目标,明确了争做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集团,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长期奋斗目标。在自主事业中一汽人拿出创业的激情、换型的干劲、上轿车的紧迫感,用行动践行做强做大一汽自主事业的庄严承诺。2009年7月,一汽召开了第七轮战略研讨会,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了一汽的自主发展思路,完善了“三年两改观”行动目标,明确了实现经营面貌明显改观的管理载体,清晰了实现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路线图,为一汽自主事业赢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回顾历史,一汽从建厂开始,就把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一汽人用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坚韧奋斗,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无愧“共和国长子”的使命,勇于担负中央企业应尽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昂扬争创中国汽车行业全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