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娃哈哈成功源于企业文化

企业培训案例:娃哈哈成功源于企业文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是大厦,文化是地基;企业是躯体,文化是灵魂。这是宗庆后同志长期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体会和总结。

娃哈哈公司创始人宗庆后总经理从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精神面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8年来始终不懈地着意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丰沃土壤中,娃哈哈“家”文化经历了起源、发展和逐渐完善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家”文化系统。

1、起源阶段

娃哈哈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企业的初创时期。作为一家区教育局的校办企业,创业初期的是非常艰苦的:百余平方的营业用房,14万元的借款和两位已经退休的教师,可谓一穷二白,就这样娃哈哈开始创业起家。

创业之初,企业以为区属中、小学提供服务,卖些纸张、文具、冷饮为主营业务。区属学校来一个电话,就要蹬着三轮车将货送上门,有时候,冒着严寒酷暑送一车货去却只能赚取几元钱的利润。宗庆后同志虽然名义上是校办企业的总经理,但实际上既是搬运工又是送货员,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

这样的创业背景,对创业者的精神风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创业者们相信:只有在精神上首先站立起来才能去面对艰苦,克服困难,开创光明。因此,宗庆后同志提出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要求,这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既是他在那种条件下自我激励的需要,也确实是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前提。

作为校办企业,除条件差底子薄之外,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被人瞧不起。在计划经济占主导的时代,校办企业既不列入国家计划,又没有什么优惠待遇。因而那时候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校办企业肯定搞不好,就是在企业内部也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妄自菲薄的思想倾向。宗庆后同志又根据当时的这种现实状况,提出了“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口号,勉励自己和同事们一定要争口气,做出点成绩来给人家看看。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这十六个字就是娃哈哈的企业精神。这个精神由企业创始人宗庆后同志亲自提出,既是创业时期艰苦困难现实的反映,又是创业者们矢志奋斗的精神支柱,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极强的指导意义。这个企业精神是娃哈哈文化的起点,相伴着娃哈哈走过了风雨18年历程,当然后来也是整个娃哈哈文化系统的重要核心。

2、发展阶段

1993年5月,鉴于国际品牌加紧在大陆市场设摊抢点的严峻形势,娃哈哈公司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以“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战略口号,企业从此迈入了“二次创业”时期。

娃哈哈的“二次创业”前后历时十年,此间企业成功实施了“引进外资”,“西进北上”及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等重要发展战略,完成了“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跃进。

在实施这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的过程中,企业内外部环境同时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企业内部而言,经济规模从几亿元发展到近百亿元;发展区域从杭州一地走向全国20多个省市;产品结构从几个产品增加到十大类近300个品种;员工队伍中知识员工数量大量增加。在企业外部环境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日益增加,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全国(从这里续上一页内容)的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企业的一言一行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舆论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娃哈哈有责任与义务为整个行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化需要土壤,娃哈哈经济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前进脚步,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中,娃哈哈“家”文化理念日益明晰,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日渐形成。

企业经营,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对带有根本性的关系,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娃哈哈对此的认识是这样的:首先,每个员工“小家”都要凝聚起来,而凝聚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企业“大家”,也只有企业“大家”的发展才会有员工“小家”的幸福。员工与企业,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皮毛相依的关系。其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为国家和社会尽责。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家”之间的关系,即娃哈哈经营哲学,是娃哈哈整个“家”文化系统的逻辑起点和总括。

娃哈哈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回顾娃哈哈整个“二次创业”进程,我们知道:一方面,娃哈哈成功开发了如儿童营养液、含乳饮料、饮用纯净水等深受市场欢迎 的产品,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企业连续多年多次,斥资数千万元大力度赞助了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万名少年天安门“申奥有我”活动、杭州西湖狂欢节等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给大众带来了“欢乐”。企业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娃哈哈对自身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响亮回答–“健康”和“欢乐”是娃哈哈的企业宗旨。

娃哈哈在市场中诞生,在市场中成长。长时期的市场实践,使娃哈哈深刻体会到“诚信”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在娃哈哈看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整个人类的美德。所以,“先以诚信施于人,才能取信于人”便很自然地成为娃哈哈的座佑铭。

娃哈哈在“二次创业”进程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人员大量增加,外地分公司数量激剧增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汹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秩序的控制、各个环节的严格按照指令执行,就显得非常必要。娃哈哈认为,令行禁止的思想基础是每个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忠诚”是娃哈哈公司的组织基石。

为了鼓舞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干劲,也为了广泛而有效地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二次创业”期间,娃哈哈公司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活动,如春节团拜会、集体婚礼、春风行动、庆功宴、出国旅游、三峡游等等。通过这一些活动,使得公司对全体员工的亲情得以很好体现,形成了浓浓的“互助、互爱,一家亲氛围”。

娃哈哈是因为勇于创造才迎来成功的,第一只产品儿童营养液开启了国内儿童营养健康饮品的先河。此后,在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品牌经营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企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随着创新理念为全社会所认识,特别是由于饮料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饮料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娃哈哈公司对于全面创新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不仅在舆论上多次提出“必须走全面创新的企业发展道路”,并且在机制和制度上,如成立创新成果评定委员会,制订创新成果奖励制度等加以真正、切实地落实。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管理专家也曾经指出: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而许多重大的损失、事故甚至是灾难则一再地提醒着我们:工作必须认真,丝毫马虎不得。娃哈哈通过自己多年的管理实践,同样深刻地认识到“认真、主动”等理念和作风,必须作为每位员工的工作要求得到强调和发扬。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娃哈哈从遵循管理原理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通过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融合群体智慧,逐渐明确了企业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明白了企业应该倡导什么,摒弃什么;应该奉行什么,拒绝什么。在此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提出了为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企业主要价值观。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它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娃哈哈“家”文化正是在连续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经营管理活动无限丰富的背景下,自觉总结,不断提炼,逐步形成发展的。“二次创业”时期的十多年,是娃哈哈规模扩张最快,经济增长最快,品牌影响扩大最快,管理思想观念碰撞最多的历史时期,同时,当然也是娃哈哈文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3、完善阶段

2003年,娃哈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达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实现了企业提出了多年的“销售冲百亿”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娃哈哈“二次创业”时期的结束和“三次创业”时期的开始。

娃哈哈迈出“三次创业”步伐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成为这个时期企业工作的主旋律;二是国内企业界又有一批大企业相继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大企业病”作为娃哈哈也已经再不容忽视;三是在企业内部虽然技术装备、厂房设施、人才队伍素质、科研条件等各方面都已大大改善到了一个新阶段,但企业创造力却与之并不相匹配。

与前两次创业不同的是,娃哈哈“三次创业”是以企业文化为统帅的,或者说是以企业文化理念的明确为旗帜的。在2004年5月份召开的娃哈哈公司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宗庆后总经理提出了一系列娃哈哈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理念经过随后广泛深入举行的大讨论,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这标志着娃哈哈“家”文化已经从企业初创期的起源、“二次创业”时期的全面发展在迈向“三次创业”的进程中趋于完善。

1、娃哈哈宗旨:娃哈哈 健康你我他 欢乐千万家

2、娃哈哈精神:励精图治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自强不息

3、娃哈哈经营哲学:凝聚小家 发展大家 报效国家

4、娃哈哈座佑铭:先将诚信施于人 才能取信于人

5、娃哈哈工作要求:认真 严格 主动 高效

6、娃哈哈行为准则:忠诚 创新 负责 亲情

7、娃哈哈工作作风:拉得出 打得响 过得硬

8、娃哈哈人才观:唯德唯才 有用即才 人皆为才

9、娃哈哈团队意识:道相同 心相通 力相聚 情相融

10、娃哈哈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岗 能上能下 崇尚科学 精益求精

娃哈哈“家”文化是企业发展走向的指示明灯,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是员工队伍的粘合剂,是员工队伍战斗热情的激发器,总之是推动娃哈哈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

1、企业发展走向的指示明灯

发展战略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内容,而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所谓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长期的、整体的、方向性的考虑和安排。娃哈哈认为“企业成败,要在战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工作的第一要务。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不能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走,而必须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根据企业实际,实事求是地对发展走向作出准确把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元化发展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人们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认为“船小好掉头”,把多元化经营视作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途,是一切企业的必走之路。有人因而也劝娃哈哈要进行多元化经营。面对这样一些观点,娃哈哈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饮料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空间很大,自己在饮料行业还有许多事情可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过早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而是埋头苦干,孜孜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规模,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终于奠定和进一步巩固了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有意思 的是,几年之后,由于当时搞多元化经营的一些典型大企业集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破产倒闭。而此时的舆论界又转变了风向,大家都把多元化经营视作是洪水猛兽,好象谁涉足了谁就就要倒霉一样。而娃哈哈正是在此时开始涉足了童装行业。娃哈哈认为“健康、舒适、漂亮”的童装与娃哈哈的文化理念十分吻合。更主要的是此时的娃哈哈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结果进入童装行业几年来,娃哈哈童装年销售额已进入国内童装行业前十位。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实现合资。娃哈哈当时已在国内饮料行业奠定了龙头地位,发展也还顺利,日子很好过。为什么要在此时与人合资呢?娃哈哈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确的,就是想通过合资使企业发展得更快一些,规模更大一此,实力更强一些。因为当时虽说是行业龙头,但年销售收入不到10亿元,规模还是比较小的,企业的抗打击能力是不够的。合资以后,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规模迅速壮大,实力大大提高,完全达到了“通过合资,发展自身”的根本目的。

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推动下,娃哈哈公司未雨绸缪,自我加压,奋勇开拓,又提出了“三次创业”的战略口号。“三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是:

①在3-5年内,完成全国饮料生产布局,各外地分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5-10亿元,完全实现销地产,并在国外尝试建厂;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双百亿,实现利润30亿元;

②再花5-10年时间,加快国外建厂步伐,初步创立世界品牌;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利润200亿;

③做强食品饮料主业的同时发展好童装、日化行业,相机进入其他行业,真正实现多元化经营;

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公司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五年内实现国内领先地位,十至十五年内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与世界范围内达到引导潮流、主导市场的地位;

⑤实施全面创新战略。实现组织创新、全员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和效益。

可以相信,这一目标必将指引着娃哈哈夺关抢隘,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奇迹。

2、企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

有人说,目前是一个品牌经济的时代,而任何一个品牌的后面都是文化,品牌一旦脱离了文化,它便是一架躯壳,徒有其表,无以立足。

娃哈哈十八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娃哈哈的品牌建设。通俗、亲切的各字;健康、欢乐的卡通;诚信、负责的形象;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一切铸就了“娃哈哈”的名牌地位。“娃哈哈”,在2002年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娃哈哈品牌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恐怕很少有几个企业的产品能卖到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而娃哈哈无疑是其中之一;恐怕很少有几个产品能被我国十几亿人都知道都买过,而娃哈哈应当是其中之一,娃哈哈依靠品牌的影响力走向东西南北,走进消费者心中。

2002年,娃哈哈决定实施多元化经营,进军儿童服装领域。当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招设两千家加盟联锁专卖店的消息一经披露,全国各地商家纷纷报名,许多商家根本不问具体情况就愿意把钱款打进帐户,热情之高,世所罕见。细究其中原因也是因为品牌在起作用,是因为商家对“娃哈哈”品牌的信任和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乐观。

娃哈哈目前在全国有两千多家饮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许多是与娃哈哈共同成长起来的,十多年来与娃哈哈心手相连,肝胆相照,对“娃哈哈”品牌情有独钟。正是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这些经销商,娃哈哈产品得以快速地向全国市场输送,得以迅速占领城乡市场。据说连美国可口可乐亚太地区总裁都感叹说:娃哈哈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可口可乐不能比!

娃哈哈目前在全国23多个省市建有69家分公司,娃哈哈外地分公司的经济贡献目前已经约占整个集团的50%左右。娃哈哈的这些外地分公司有许多都是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十分诚恳地要求娃哈哈去投资建成的。对娃哈哈在当地的发展各地政府都十分支持,不仅在管理上不干扰不设卡,给企业以充分经营管理自主权,而且还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便利,给以政策支持。为什么各地政府都会如此热情支持呢?原因仍然因为“娃哈哈”是名牌,名牌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观念的更新,提高管理水平,而铸就“娃哈哈”金字招牌的是娃哈哈独特的文化内涵。

3、员工队伍的粘合剂

“凝聚小家”,是娃哈哈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娃哈哈认识到没有员工队伍的高度团结就不可能做成任何事业。因此,通过文化管理的手段,把全体员工粘合起来是娃哈哈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娃哈哈主要通过运用以下手段:

一是加强企业宗旨、理想信念教育,以统一思想认识。娃哈哈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们的“健康和欢乐”,一再强调,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进取。我们目前虽然已经是国内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奉献健康、欢乐的路永无止境,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还要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设厂,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占有一席之地。目的明确了,思想认识一致了,步伐也就整齐了。

二是大力培育亲情,把广大员工的心聚在一起。公司每年都要举行大型厂庆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曾经举行过千人演唱会,职工运动会,由员工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集体婚礼,庆功宴,春节团拜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通过大量的文艺体育活动,使员工队伍的心相通,情相融。

三是通过民主意识的发扬和经常举行的各种大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员工队伍的民主参与意识。娃哈哈的决策程序要求企业重大决策都要先由广大员工民主讨论,由工会、政治部、党办等团体、部门广泛发动,通过、内部网络、党团支部大会等各种民主渠道,要大家广泛发表意见。公司领导充分听取意见后再作出决策。比如,1994年底,娃哈哈公司要走出杭州,走出浙江到远在6000里以外的三峡库区涪陵投资建厂,这是一个重大的投资决策,为此公司发动干部、员工进行广泛讨论。讨论过程中,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具体困难,这让公司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当然大家也认识到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最后统一认识,开始迈出了“西进北上”之路。

4、战斗热情的激发器

激励作用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必须自觉追求并着力加以体现的。娃哈哈“家”文化在实施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发挥激励作用,藉以激发广大员工的战斗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娃哈哈文化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起到激励作用的:

首先是在理念上、价值观上树立起不怕苦,不畏难;不骄傲,不服输;奋勇开拓,勇于拼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意识,如娃哈哈精神,娃哈哈工作作风,工作要求等都着力体现这样的价值取舍。通过长抓不懈的宣传、教育,目前在娃哈哈公司内已经形成了自觉接受艰苦砥砺的良好风尚,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例。比如娃哈哈吉林分公司基建时正值东北最寒冷季节,冰冻三尺,大雪飞舞,当地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度。可是为了赶进度,员工们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风雪搏斗,最后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如期投产。

其次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激励到位。娃哈哈公司的分配是凭贡献进行的,谁贡献大、谁业绩优,分配就向谁倾斜。所以比贡献,比业绩在娃哈哈已蔚然成风。在娃哈哈公司员工的收入结构中,按照业绩、贡献不断进行调整的部分约占全部收入的85%以上。这样的分配机制使得激励作风用能够得到较好地发挥。公司鼓励创新、奖赏功臣,比如2000年,公司对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非常可乐等产品的研制者,以及其它一些工艺问题的解决者实施了高达20万、15万元的重奖,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氛围的形成。

第三是通过有效的载体活动,以培育进取意识,宏扬拼搏精神。运动会是深受员工欢迎的形式。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运动场外啦啦队员你呼我喊,气氛异常热烈。娃哈哈公司近年来,几乎年年举行运动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另外,娃哈哈公司还会经常举行文艺演出,演出的节目由员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的内容大多取材于身边的感人事例,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总之,娃哈哈通过这样一些手段和方法,培育了娃哈哈的文化,激发了广大员工的战斗热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