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本来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为亮丽的职业之一,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质疑培训师究竟水平怎样呢?下面是给培训师归纳出来的七大问题,并引用基督教七宗罪之说为其定义。这些问题出现在为人师表的培训师身上,称其为“罪”,一点也不为过。
学术精神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培训师来说,尤为至关重要!培训师的学术精神,说到底便是务实求道的精神,实实在在研究培训课程,真真切切解决学员问题的精神。
然而,目前的培训界剽窃、抄袭现象的现象成风,很多培训课程简直就是粗制滥造。在内容方面缺乏创新与思考,有些培训师讲授有自己真东西的不多,大多是拿来主义。
一是“照搬讲义”。比如,有些优秀的培训课程刚一出来,就有大量模仿者全方位复制。比如,本人每次讲完课都会把讲义给学员,前不久有一次去武汉讲课,结果发现头一天讲课的讲师几乎全部都是采用本人几年前的讲义,搞笑的是,当年本人讲义中有一处留有本人的名字,该讲师居然都没有发现。
现在网上到处都有部分培训师的讲义,于是乎有些人信手拈来,打上自己的旗号就能够侃侃而谈了!
二是“抄书”。比如客户有经理人管理技能提升的需求,培训师就去书店买几本管理技能类的书,东抄抄西抄抄,一门课程就产生了。
当前,一部分讲师带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以牺牲学术精神为代价,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时,我们必须面对他们大声疾呼,别再制造泡沫了!市场不需要低水平的重复,也不需要粗制滥造。市场不要学术上的假冒伪劣,更不要学术上虚假的繁荣!为了培训师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为了真正为中国企业造福,每一个讲师都应该将学术精神牢牢握在手中,永不放弃。
中国培训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走入了无序、泡沫、务虚、浑沌、杂乱、欺骗、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大肆广告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当前一些培训师的不正常现状——浮躁。
浮躁心态的滋生,既与培训师个人的思想作风修养欠佳息息相关,又与培训师周遭的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连。
日益浮躁的同时,培训师之间相互攀比,漫天要价!近几年来,培训师的要价简直很有些严重脱离实际,有些讲师动辄三四万一天,更有甚者,要价居然高达数十万,甚至几十万!肚里真有货,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倒值!可是,我听过好些天价课程,要么空洞无物,不切实际,要么忧国忧民,要么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敢要这么多钱!
应当说,真正的职业培训师应当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去计较个人的眼前得失。但确有一些培训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消极影响,他们立志赚钱,却不屑于做事;只谋名气,却不谋工作;看重实惠,却不愿实干;成天不求上进,心浮气躁。
知识底蕴博大精深,理论研究深刻入微,这是培训师必备要件。作为培训师,要比别人学得快,要懂得“给学员一瓢水,自己首先必须拥有一桶水”,但又并非“一桶死水”,而是时时更新的“清洁、鲜活”之水。
可是,有些培训师仗着自己资格老、行内声望高而不思进取,凭老本儿吃饭。比如,八年前听某一位讲师的课,现在再去听,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内容,这些大腕,可以说,纯属背课!他们的讲课,甚至连在课堂上所举的案例和鼓掌的时间基本上都差不多。更可笑的是,有些老师居然是讲营销创新或者其他创新之类,哪里有什么创新啊?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与经验都有了很强的时限性与局限性,必须不断地予以更新和补充。学习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别人尤其是向同行学习。善于吸纳新知识是成为优秀培训师的重要特质,这不仅意味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意味着对社会、对客户、对学员的责任。保守、封闭,不能共享,必然会阻碍培训师的发展。
不思进取,这在有点名气、上了年纪的培训师中比较多见。讲课东拉西扯,内容东拼西凑,学员听过后发觉什么也没学到。实际上,即使是最权威的名人,因事务繁多,也未必能讲好课,至于行外的名人更是“隔行如隔山”。
随着时代发展,学员会逐步认识到培训师的名气并不重要,而是实实在在的跟得上时势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师必须善于吸纳新知识,这不仅意味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意味着对学员的责任。
培训师的自我增值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别人尤其是同行学习,而学员也是培训师不可忽视的学习对象,因为学员的有些经验也可以成为精彩的培训内容。相信一切不思进取的讲师,迟早也会为市场所淘汰。
部分培训师为了让人信服,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采用伪饰经历的办法,培训师包装过度现象很明显。本人在从事培训工作已经很多年,深知有部分培训师,伪饰学历、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等。
培训师对自己包装过度的现象现在居然很普遍。例如,某些讲师非要弄个硕士、博士、博士后、专家、客座教授等等头衔,如某位业内讲师,学历一年内三级跳,从大专到北大硕士;只做过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培训的说成是十余年的培训经历;刚出道的年轻小伙,摇身一变就成了成功学大师,自己穷得够呛,就大言不惭地教天下人如何快速成功,快速暴富在职业经历方面夸大,本人就知道有一位讲师,名气还颇大,五年前还只是对外宣称是某500强企业的行政副经理,三年前就改称人力资源经理,没想到现在居然对外包装宣传说是某500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在称号与称谓方面包装,如“中国最具实力的培训师”、“十大培训专家”、“十优培训师”、“最具本土实战经验的培训师”、“最受学员欢迎的培训师”等等,如果真实权威机构评选出来的也凑合,但许多应该是个人或者某个小团体的自我评选吧!
市场上不乏有些培训师根本就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更不用说成功的经历料,他们只会纸上谈兵,只会夸夸其谈,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只能支支吾吾,含混其词了。
时下,中国的培训界盛刮“盲目跟风”。有些所谓的大师更是始作俑者,把执行力、细节、蓝海战略等等概念鼓吹到天上去了!例举一个典型例子吧:
刚刚问世,就在全世界引起波动!从03年以来,中国的企业界、培训界、学术界言必谈——执行是关键,执行是最大的黑洞!、等书出版,举国上下又开始大谈“细节”、“战略”等等!
执行也好,细节也好,战略也罢,都非常重要,不过这些理论目前并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企业的核心难题——诸如,整体效率和效益不佳、缺少竞争力等等!它们都是我国企业的黑洞,但它们都不是我国企业最大的黑洞!
执行理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误导!中国企业最大的黑洞不是执行,还有更大的黑洞——素质!——职业化素质!
没有职业化素质哪能谈沟通、执行、细节和战略?没有职业化素质保证的执行、细节和战略,简直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为什么员工缺少执行力?为什么员工不重视细节?为什么经理和员工普遍缺乏敬业意识?为什么企业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不解决职业化素质问题,什么执行,什么细节,什么战略,都解救不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人,而人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化。
时下,又盲目地刮起了“蓝海战略”风潮!唉!
培训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首先应当“为人师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可是,目前有一些培训师耍大牌,盛气凌人,讲究排场,更有甚者提出某些无理要求,不讲师德,简直给广大这个行业蒙上羞耻!
培训师应该拥有的职业道德是指培训师在从业生涯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培训师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也是市场对优秀培训师最基本的要求。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培训师的从业之本。试看我国目前的培训师市场,其中不乏有些鱼目混珠之徒,他们首先就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诚信。有些培训师包装自己的背景和经验,有些培训师几乎从来没有企业的实践,居然能够包装出很多优秀的工作经历,有些培训师居然还给自己挂上根本就不曾拥有的“教授”、“专家”、“博士后”等等闪亮的头衔。
培训师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有:专业、敬业、诚信、服务、奉献、热忱、责任等等。作为培训师,必须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这应该是作为培训师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源泉,是知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推进器。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功能,而且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创新也是培训师是否能够称为“优秀”的考验标准之一。
创新才会进步。培训师是先进知识理念的传播者,就更应该注重创新。目前培训市场上有些培训师,自恃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几乎很少更新他们的培训教材。甚至有个别培训师,几年前讲课的内容与几年后讲课的内容相差寥寥无几!
这就意味着他们习惯于固守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善于改变,不善于进步,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不善于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
固守过去的培训教案,这对于一个培训师来讲,简直太可怕了。任何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任何优秀的培训课程,都不可能一尘不变,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市场在变,客户在变,学员在变
作为先进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传播者,作为知识信息潮头的神圣职业——培训师,如果自己的培训内容、培训案例以及提供给受训者的信息还总是“十年前”的话,可能不仅仅是受训者不满意的问题了。
优秀的培训师的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超越,一次升华!优秀培训师对自己要求的每一次培训都应该比上一次更加精彩。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优秀培训师也有很多。我国目前还没有更具价值的培训师考评的国家标准,市场良莠混杂。已经是培训师或者希望成为培训师的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厚积薄发,以神圣的责任心态对待培训职业。作为培训师应该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