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开发新市场,不要过于着急

开发新市场,不要过于着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安徽HS县,在大别山脚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里的消费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例如,在一般的大排挡,啤酒每瓶都在4元,因此,雪花、山城、青岛等家都把这里视为一块“肥肉”,而通过05年-08年这几年的激烈竞争,XH啤酒在这里确立了霸主地位。JX啤酒因为距离这里相对较远,公司没有主动出击,而是由当地几家经销商自己“顺便销售”。由于产品质量过得硬,加上又是中国名牌,消费者比较认可,虽然经销商在夹缝中苦苦挣扎,但市场占有率也在前三位,销量每年都在增加。

JX看到这里是一片光明,从07年12月开始,把该县纳入公司的重点市场,立志要在这里扩大自己的地盘,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在组建团队时,本着“当地人好办事”的原则,招聘一名年龄30多岁的方经理。方经理曾在合肥市做过一家知名企业的区域经理,他“激情高,知识宽,经验丰富”。但经过08年一年的运作,“急于求成”的心态,害了他,也害了市场。

08年5月初,JX推出一款1×9×480MM鲜菠萝口味的啤酒,这款产品的特点(1)口味差异化。本品是菠萝味,其他公司没有。这款产品在郑州、西安等地销售已经相当火爆。(2)包装差异化。它是塑膜包装,而这里销售的啤酒基本上是朔筐和箱装。(3)瓶子差异化。标准白瓶,晶莹透亮。(4)市场差异化,在这里根本没有这样或类似这样的产品。(5)消费者差异化。该产品啤酒度数很低,非常适合学生、女人、干部等消费。(6)价位差异化。餐饮销售每瓶3元,其他啤酒最低是每瓶4元。

本着这款产品的特点,为了让消费者迅速接受或了解这款产品,在08年5月1号-08年6月20号,JX制定的促销措施是(1)在县城选择300家餐饮店,让消费者品尝,(2)每店每天5-10包不等。(3)集中两个乡镇重点铺货,避免撒胡椒面,力争铺货率达到90%以上,让消费者到哪里几乎可以见到,让产品形成势。(4)对于乡镇铺货,公司也有要求,每家铺货3包,其中一包用于零售商在推荐本品时,让消费者免费品尝。乡镇和县城同时启动的目的是,让乡镇和县城形成互动。

方经理看到这款产品,无论包装还价位,还有促销措施,并且其他公司也没有同类产品,他感觉本产品应该是“一片蓝海”,很适合在该地销售,于是凭借他多年的“销售经验”,很快说服了两位客户,每个客户进货1000件,方经理在该月销量是最好的,得到的奖励也是最高的。但是3个月过去了,问题接着就出现了。

一、其中一家出现两个问题:(1)没有按照公司“先从两个乡镇集中铺货”的指导原则,而是整个乡镇到处跑,每个乡镇的铺货都是两三家,因而,几乎见不到产品,没有形成气势,对消费者没有形成冲击力。(2)没有按公司的“每家铺货3包”原则铺货,铺下去的货,几乎是10-20包不等(3)按照公司指导“两包配送一包品尝酒”也没有配送到位,导致零售商不舍得让消费者品尝,(4)由于铺货量太大,两三个月内,零售商只销售2-3包,他们担心“卖过期”了。由于以上原因,终端所以纷纷要求经销商调货,该经销商为了保住自己的“销售网络”,不得不把货逐步收回了仓库。

二、为了扩大影响,在县城选择300家餐饮店,做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免费品尝。这种促销活动,按JX规定是活动结束后,凭活动结果,再给客户报销。另一家客户,原来只是一个二批商,只做配送,没有和厂家打过交道,也没有做过总经销,感觉活动量这么大,产生了“怕狼怕虎”的思想,“怕自己先垫付的支持”,公司不好兑现。因而,他抱着走着、做着、看着的观点,活动总共不超过五十家。由于他在县城促销范围太小,也导致了和乡镇没有产生互动

自从处理过“新产品事件”后,尽管方经理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再也无法感动这两位客户,他们总是“好好好”,“再考虑考虑”等各种理由,再没从公司进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主要是方经理“心急”造成的。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其一,想快速做出成绩。方经理曾在大公司当过经理,在和同事谈论时“满腹经纶”,自己不马上作出点成绩,感觉无法兑现自己“曾经的辉煌”,在小哥们面前没有面子。为了这个面子,在老经销商积极拓展新产品时,方经理没有去帮扶他们,而是又在寻找新的经销商,经过方经理不懈的努力,确实又有两个经销商,冒着严寒也到厂里考察了,但这两个经销商,看到原来老经销商做的不死不活,其中一个自然放弃了,而另一个,也是象征性开了400件货半途而废了。

其二,想快速多挣点票子。新产品和中高档产品提成多,挣的钱多。方经理开发新客户主要让他们销售中高档产品,结果新客户没有开发成功,老客户也失去了,既没有捡到西瓜,又丢了芝麻。

方经理经常说的一句话,“我都奔三了,不图什么名,就是想多挣点钱”。其实自从“新产品”事件后,经销商不发货,方经理挣的钱少多了,每月靠公司的补贴过日子。想迅速作出成绩,多挣钱,对于每一人来说无可厚非,那么,如何才能二者兼顾呢?开拓市场以下三种心态很重要。

(一)放平心态,耐住性子,放长线吊大鱼。中国有句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平心态主要表现在,深入理解公司精神,始终要与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把自己负责的市场,当成自己家的责任田去耕种,才能越耕,收成越好。

(二)放下面子俯下身子。今天为面子,明天丢面子。营销不分年龄,身份,地位,多学习,多交流,自以为是,只能害自己,甚至还会“殃及池鱼”,以上就是典型的案例。方经理自以为我“做过大区经理,经验丰富”,殊不知就是这种思想,暨害了他自己,那里的市场也险些丢失。

(三)负责任的心态。作销售要对自己、企业、经销商负责。方经理一月挣钱了,另外几个月饿肚子了,能说对家里负责吗?经销商不开发市场了,能说明对企业和经销商负责!

有了这三种心态不一定能把市场做好,但没有,一定做不好!那么,如何才能使这半死不活的市场焕发青春呢?

经过和方经理商谈,先选择大定商贸的张老板,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力帮扶。作出成绩,让事实说话,以点带面,进行市场开发,这样逐步就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张老板呢?

其一、他加盟JX已经3年了,是一位很忠实的经销商,他对公司知根知底,和以上那两位经销商相比,张老板和公司比较配合,执行力比较强。

其二、年轻有思想,好沟通。张经理处在发展阶段,敢想敢干。

其三、他代理一名牌奶,这个名牌产品的覆盖率和占有率都在70%以上,网络比较好,尤其在流通上,因此,可以借助他的网络优势迅速铺货。

其四、有四部车配送能力极强。

其五、他的团队比较年轻,11名业务员,年龄平均不过25岁,都很有活力。

一产品定位。原来张经理代理了JX六款产品,因品种太多,JX怕他顾此失彼此,在新产品上市时,没有让他推广。现在,根据张经理的渠道优势,重新对他代理的产品进行了梳理,选择比较适合他渠道的两款产品

(一)第一款是箱装1×12×550MM新一代,它的特点是(1)瓶型是申请过专利的靓女瓶,新颖大方。(2)用进口的澳洲麦芽作原料,口感纯正。(3)公司在全国都在推广该产品,有气势。(4)张经理已经推广两年了,消费者对它的质量比较认可。(5)瓶盖设有“收集四个瓶盖兑一瓶酒”,消费者购买新一代,显得暨高档,又实惠。

新一代的零售价设定为30元/箱,零售商的利润为每箱3元。同时,新一代与该县第一强势品牌XH的一款9度产品是对等的。XH的该款产品,是市场上中高档产品的代表,零售也是30元/箱,XH已经引导消费者两年了,但XH的不足之处是零售终端利润比较薄。

(二)第二款产品筐装1×12×528MM经典。它的特点是白瓶,晶莹透亮,在该市场上流行的“白瓶是高档啤酒”,而其他任何公司的筐装产品,没有用白瓶的,这是很大优势。XH通过近两年的引导,筐装的潜力是很大的,现在他们的铺货率和市场的占有率都是绝对的第一的。根据我们白瓶的优势,借助XH在前面的市场引导,我们顺势、借势加盟到竞争行列。

经典的市场价为4元/瓶,它与XH的TAYB筐装是对等的。因为XH比较强势,他们没有任何促销活动。根据这种情况,前期铺市时,JX采取了8筐送一筐的政策,这样零售商的利润比较高,为了利润,加上白瓶在市场上有卖点,因此零售商乐意卖。

二、网络发力。上面分析了,张经理代理了一名牌牛奶,全县的网络覆盖率,个别乡镇在9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在70以上。借助他的这种优势,JX重点在网络上发力。

具体做法,在09年1月5号-15号,JX协助经销商举办了“牛气冲天,好礼相送”收款活动,(1)一次交300件新一代款的,终端商须分批分次在一年达标的,可以享受港澳五日游。(2)一次性交新一代200件款的,终端商须分批分次在一年内达标,奖励冰箱一台。(3)一次性交新一代100件款的,终端商须分批分次在一年内达标,奖励一个微波炉。这次活动在短短10天收到现金20多万,极大鼓舞了经销商的信心。

三、活化终端。该市场是XH的主市场,他们采取“买断”的办法,来封杀对手,

假如JX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就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XH凭借“买断”和强大品牌优势及高覆盖率占有率,他们对终端的投入几乎为零。因此JX把促销力度主要放在活化终端上

(一)JX设计了“牛年大吉,箱箱有礼”,每箱新一代投放一个促销品,保证“100%开箱有礼”。促销品是这样设计的,其一、打开箱子,保证里面有一瓶菠萝啤。其二,每个箱子里面还有一张刮刮卡,卡上标有(A)“收集此卡20张,奖励本品一箱”。(B)刮出“牛年大奖笔记本电脑一台”。笔记本是按照5000箱投放一台办法进行投放的。这样可以拉动消费者,加上新一代固有的卖点,消费者在过节期间看到箱子里面有奖励,图个吉利,抱着买一箱试试的心里,“愿意买”。

(二)为了把“箱箱有礼”,造出声势,JX印制20000份传单,在重点的三十铺等乡镇发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