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来自基层的培训师有着充分的自信,有着来自基层充足的从业经验和感悟,并深信自己了解培训学员的特点甚至思想,但是却发现:
了解这些学员与了解他们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所倡导、期待的教育训练仿佛是飘在天空中的船,总是认为甚至坚信所有的学员的能力都不一样,想法不一样,需要不一样,喜好不一样,行为模式不一样;所以我们讲课的模式、方式、内容、思路等也就理所当然地一样了,尽管也曾看到学员脸上的不满和无奈.结果不重视或者忽略这些关键的培训因素,培训将没有效果,并且事实上也没有效果.
如何达到培训效果,并面对这些问题呢?
笔者通过 实践逐步总结出来一些教训,培训师应当甚至必须在课前、课上与学员强力互动,互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问题的关键是密切注意学院的需求和感受,而及时调整讲课的方法和内容结构,也就是互动的目的在于及时调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数讲师却坚信自己的教的是学员们需要的,讲的是学员们喜欢听的,练的是他们能做得到的,训的是他们学的会的.讲师与学员之间成为单纯教与学的关系,教就是教学、就是学;而忽略了教是为了学,学则是教的主旨.
或许某些讲师可以说培训的内容我在招生简章上都说清楚了呀!的确,乍听上去仿佛没有问题,而问题则恰恰在此.
原因很简单,招生简章是做什么的?是怎么写成的呢?
招生简章怎样吸引人就怎样写,怎样模糊就怎么写.金钱利益与知识的交易便达成了,但这种达成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达成的.教育训练的悲剧由此产生!
或许说问题拉远了,但如果这一问题被回避了而不是被解决,是被忽略了而不是被重视,这下仅是学员的悲哀,是教师的悲哀而且更是整个培训行业的悲哀.
关键词: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