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上涨令人担忧。当下投资者的热情堪比炎夏的高温。今年上证指数的涨幅达75%(同期日经225指数涨幅不到10%),6月份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3%,并且随着土地拍卖价格创出新高,呈现加速上涨之势。
资产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市场趋向泛滥的货币供给和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了28.46%。货币扩张的速度将实体经济的增长远远地甩在后面。
上半年7.1%的GDP增速固然可喜,但也不值得骄傲。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全年的贷款增长不过3.6万亿元,广义货币增速16.74%。今年二季度的回升,主要是“4万亿”投资项目和贷款增长推动的结果,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均不如往年。
巨量货币被注入市场,必然给物价带来上涨压力。社会总需求不足,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再加上去年同期物价水平较高的翘尾因素,使中国还看不到明显的CPI和PPI通胀。但是在涨价预期的吸引下,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这虽然给市场带来了繁荣,但是从长期看,投机带来的资金分流效应也会削弱实体经济。
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房地产和股市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曾经盛极一时。日经指数由1985年的12000点一路上升,市值超过美国股市成为世界第一,到1989年底达到38915 点的历史高位。房地产价格也节节攀升,东京的不动产价值,一度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
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资产价格缩水,通货紧缩,消费不振,大批企业陷入困境,银行坏账增加。日本经济增长陷入长期的低迷甚至倒退。至今日经指数仍徘徊在9500点上下,仅为20年前的四分之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今天,上海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逾27倍,比香港市场高出近一倍。房地产企业轻易获得银行巨额授信,将土地拍卖的楼面地价不断推向新高。在充裕资金的背景下,市场仍然不乏继续上涨的动力。
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1778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和FDI的因素只能分别解释348亿和美元183亿美元,即时考虑外汇储备自身增值的因素(如欧元对美元升值,利息收益),“热钱”大规模流入的迹象也非常明显。国内银根宽松和国外资金大量流入正是推动日本经济泡沫的两大主因。
对于资产泡沫的膨胀,中国当高度警惕。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一时的增长,更在于经济长期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今天,相比欧美诸国,中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储蓄多,债务少。中国政府有能力扩大支出,拉动经济走出低谷。
政府投资关键在于带动社会需求,这需要对民营经济扩大市场准入,缩小贫富差距等立足长期的结构性措施。上马大型项目,短期内可以增加需求,长期依然会加剧供给过剩的局面。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扩大投资不如直接补贴低收入群体,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培育社会的消费需求。如果放任市场资金泛滥,一旦等到泡沫破裂,经济平稳转型机会也将从手中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