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所谓“潜规则”背后依旧透视出一种社会腐败。毕业中家庭背景越强的学生在参与社会竞争中总是最先垄断最好的就业机会,所谓父母的社会关系,也不外乎是一种社会权利寻租。
形成“倚老族”的两类人
一、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催生“倚老族”
普遍重视物质享受、崇尚名牌、敢于超前消费,新工作两年以内的职场新人最敢花钱,他们中的多半人却是“负翁”。据“零点调查公司”近日在上海对近千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职场新人的人均月支出为1180元,远高于其他群体。社会学家担心,这种现象会催生一批“倚老族”,他们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久而久之容易误入歧途。
职场新人奢侈浪费,催生了一批“倚老族”—-工作几年都没有一分钱存款,时不时需要父母“接济”。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东辉认为,出现“倚老族”现象,有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马上工作供养家庭,如今经济发展了,很多家庭已不再为温饱所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时间相对拉长。此外,一些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难以“对接”,导致学生缺乏职业技能,找不到理想的岗位,逐渐成为“倚老族”。一些年轻人择业观、消费观不正确,好高骛远、未富先奢,也导致他们逐渐加入“倚老族”。
“无论哪一种‘倚老族’,都会产生不良后果。”顾东辉指出,不管家境如何,子女若养成不劳而获、挥霍父母钱财的习惯,会使他们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也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久而久之容易误入歧途。而“倚老族”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产生滚雪球式的不良循环。(互联网)
二、就业压力、难找工作促成“倚老族”
眼看开学后就要步入求职大军,准应届生张铭悦有些焦虑。“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退,下半年要找到好工作,估计不太容易。暑假里,我们寝室四个人出来打篮球,我才知道他们三个都已经托父母找工作了,也落实得差不多了。”小张表示,相比起室友,自己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亲朋好友之中也没有什么能够帮得上忙的人,未来的求职之路让他觉得有些迷茫。
随着“80后”独生子女们开始进入职场,职场中“倚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进行的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而持有这一想法的大城市学生比率更高。在就业资源越稀缺的岗位上,可能这种“倚老”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新民晚报)
解决“倚老”现象的办法
网友yali认为,要改变就业机会不公的现状,关键还在于用人单位不应被“父母名片”所左右。“找工作固然是学生实力的比拼,但同时也是一场学生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的PK。一些抢手热门的单位招聘人才不再大张旗鼓地走出去,而是只在小范围内发布信息,除非内部有人或者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关系网,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她认为,当大学生的父母地位和社会关系左右其求职成功率时,这是一种巨大的不公。而只有用人单位坚持“唯才是举”的招人理念,怪象才能得到遏止。
求职“倚老”现象的危害
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求职变成“比爹”,会致使毕业生就业态度消极,不利于企业人才挑选和内部竞争。而求职者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即使拥有人情和社会关系等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在能力才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求职者从提高自身能力这一途径求职,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