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新能源的各种风险问题

新能源的各种风险问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1、行政推手加剧行业风险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目前各地对发展新能源热情高涨,但一些地方过于看重新能源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台一系列重点扶持生产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过热发展,一些投机资本还借机登台。一些企业建议,新能源发展离不开行政支持,但更需要统筹协调。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份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一窝蜂地发展是对资源的浪费,将来对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将带来不良影响。

北京润诚利实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刘华说,光伏产业投资大、产业链长、产值高。一般而言,上一个产能1000吨的多晶硅项目,至少会拉动当地投资10亿元左右,投产后每年可形成6亿至8亿元的产值,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对一些地方有巨大的吸引力。一些企业认为,一个新兴产业迅速变成了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究其根源,是发展新能源既符合产业方向、有绿色标签,又能够带动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快速拉动地方GDP增速指标,而且是当前难得的绿色政绩。

在各种优惠条件的刺激下,一些投机资本借机登台,尤其令业内人士担心。中部某省一家之前从未接触过风能领域的民营企业正在投资建叶片厂。在没有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为何敢于投资上亿进入这个行业?企业负责人算账说:第一,现在行情可以,能赚一笔是一笔;第二,当地给我配套了300亩地,一亩地7万元,地方优惠每亩减免了6万元,有这300亩地在手,可进可退。

盲目发展的恶果,已经在光伏产业有所体现。一些企业认为,目前光伏产业的困境,客观上是遇到金融危机,但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也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和科学决策,更严重的是重复建设问题,各地纷纷上马,造成在今后两三年内产能过剩进一步扩大,尤其表现在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池组件生产线方面。

2、盈利堪忧或致金融风险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型产业,但盲目投资、恶性竞争、效益较差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令人担心。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统计,平均每个可再生能源技术企业的创业资金约需1400万美元,中期投资在1亿至2亿美元,并且需要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基本建设与之配套。这个数据显示,新能源产业化的主要障碍就是前期相对较高的投入和成本,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尚属初期发展阶段,所需资金的投入支持将会更大。

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领域的投资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逆市而上。刘华分析说,一是投资界和产业界对国内光伏市场启动抱有极为乐观的态度;二是光伏产业的高利润率;三是基于地方发展经济追求GDP的强烈驱动。在这些因素驱动下,光伏产业的投资已经越来越偏离理性轨道。

长江水电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曾刚说,上马一条10万吨多晶硅生产线,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银行信贷。由于多数项目没有核心技术,在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时还能靠加工制造成本低占领市场,而金融危机后行业泡沫破灭,不少项目盈利前景堪忧,到时不仅无力付息,可能连还本都是问题。
3、质量问题引发运营风险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其长期在野外运行,加之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特性,对设备质量和电网保障有很高要求。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恰恰在此,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重复引进的技术与国内风电场的气候环境能否适应未经科学论证,一旦大规模并网发电后,潜在的安全风险巨大。

今年5月,国内一家风电巨头在内蒙古一家风场出现的叶片质量事故,在业内引起较大震动。刚吊装上去的叶片就折了数套,被迫召回30多套,直接损失上亿元。

国内一家叶片生产龙头企业负责人说:“叶片的使用寿命要求能用20年,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转到20年的叶片。”一些专家介绍,目前国内风电企业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市场扩张上,结果有些产品在技术上有问题,运行散热不良;有的为了占领市场进行批量式的投入,设备出现故障后修不起,直接更换设备等,这都为风力发电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而最大的安全风险,来自于市场扩张远远超前于技术成熟。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王华君说,目前我国引进的基本上都是欧洲的二、三流技术。此外,欧洲风电场风沙小、风速平稳、温差不大,这些气象环境导致中国对国外成熟技术也必须有本土化适应性改造;加上国内多数大型风电都远离电网负荷中心,这样的集中开发对机组的技术性能要求比国外还要高。一旦机组出现故障,将造成灾难性后果。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加强气象环境适应性评估,对引进技术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对设备工艺制造、风电场从设计评估到设备运行的质量情况认真评估,拿出规范性的行业指导要求,强制性地进行市场监管。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