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协调难题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全国农村的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超过1亿人,即使按现在比较低的水平,每人每月55块钱,一年660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全国覆盖的话,也要一下子支付将近700亿的资金,而且老年人口是不断增长的。”9月9日,在国新办就6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但是,这项制度是必须建立的。
规定,年满60周岁、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村民,可享受由新农保基金支付基本养老金。而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养老养老,老人才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是先把60岁的老人养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配套可以慢慢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记者表示。
按规定,60岁以上老人子女参保缴费计入本人个人账户,用于自己将来的养老,而不用于父母。这是在社会保障中体现家庭赡养责任的一种形式。
郑风田认为,采用这样挂钩的形式,那些农村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最贫困的老人,可能因为家庭其他成员每年交不起几百元保费,无法获得帮助。
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施行的是“代际协调原则”,即由当前的工作者缴纳养老保险金以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由于农民没有固定的工资,无法进行代扣,向农民直接收取费用一直较难。尤其是说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在郑风田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农民一般平均年收入就四千多点,除去日常开销,几乎所剩无几,再拿出一笔钱来交纳也许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讲太遥远了。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担心这样有可能在农村引起“分家”,也就是两个老人离开子女自己过。
“新农保的最大进步是国家拿钱。但是把全国范围内60岁老人获得帮助的时间大大延后了。虽然我们呼吁不做任何挂钩政策,但是这样,全民覆盖的网何时才能建立起来又是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补贴考量地方财力
新农保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按照指导意见,有条件的村集体要对农民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助,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目前国内明显的集体经济在长三角以及传统的城乡接合部、快速工业化地区存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郑风田曾经对我国集体经济规模做过调研,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些村集体土地出租存在收益,而其他地方集体经济在逐渐“淡化”。
人保部也意识到这一点,在试点情况说明中表示,“由于各地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作统一的硬性规定。”
在筹资模式中,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其中中央财政按每人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另50%由地方政府补助)。另外有地方政府对于农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这每年30元,如果不由省统筹的话,按惯性会分解到县级。对东部富裕县来讲没有问题,但对我国中西部数百个吃财政饭的贫困县来讲,其负担不轻。”郑风田担心地方财政受到压力,比如,如果一个县参保30万人,则每年需要多增加开支900万。
当日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东中西部差异时表示:“正是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相对财力比较弱,所以‘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每月的55块钱,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的,等于比对东部地区补助高出一倍。另外,据我所知,各省在制定试点的实施方案的时候,都考虑对相对贫困一些的县给予更多的补助,这种补助也是有倾斜的,目的也是缩小区域性的差别。”
随着“新农保”试点正式进入操作层面,在中西部发展,政府财力成为关键。有学者认为,如何使“新农保”避免出现“空帐运行”?强调考核参保率,会不会出现“财政窟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引起注意。
“在国务院的中规定,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实行省级管理。”胡晓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