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企业界的骄子,中国500强与美国500强相比,不仅不居下风,还能在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反超,这无疑是件好事。尽管有报道称,无论是中国500强,还是美国500强,其2009年净利润都是下降的,也就是说,不是我们走得更快了,而是对手摔得太狠了。言下之意,中国企业是“五十步笑百步”,颇有点阿Q的精神。笔者以为,这样的评价不够中肯。大浪淘沙,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无一幸免的背景下,企业能够做到不大起大落,能够跌得少一点,退得慢一些,这份“抗击打能力”本身就值得称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实力。
然而,就此认定中国企业已全面超越欧美对手,认为我们已是世界“老大”而得意忘形,却是可笑的。就像有评论说的那样,从企业规模、经济数据上来看,有些中国企业的确很“大”,可惜的是这份庞大让人感觉到的是虚胖,而不是伟岸。有人将中国500强称之为“大老粗”:“大”是指中国企业500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老”是指传统行业占较大比重;“粗”是指不少企业的业绩依靠的不是技术红利、管理红利,而是垄断红利。这样的说法虽带有戏谑之意,却也一针见血。
应该看到,中国500强企业虽然净利润超过美国,但人均盈利能力却少得可怜。比如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员工不过8.6万人,而中石油的员工却高达160万人。换算成人均水平,中石油人均盈利水平不过区区1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却是人均50万美元。更应该看到,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10.69万亿美元,而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折合成美元为36805亿美元,仅相当于美企的34.42%,二者仍差距明显。这些差距绝非一夜之间就能消除,而在这些差距还未抹平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把“大老粗”的数据太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