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沉寂一时的“温州太太炒房团”又开始活跃起来。据介绍,太太们一般先在网上看好地段,或者通过当地熟人、老乡打听房价、环境等相关信息,前期考察做得相当充分。所以碰到好项目、好楼盘,太太们相比男士,下手“更快更干脆”。今年6月,杭州一楼盘开盘,一位太太在半小时内就拿下了10多套房子,这使不少还在考察中的男士大为感叹。
太太们购房一掷千万、快而干脆,使炒房情形,怎一个“猛”字可以道尽。想想也不难理解,靠卖皮鞋、卖衣服、卖纽扣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温州人的眼光更加开放,除男人继续打理企业外,女人们则剥离出来,专事资本投入。于是,能产出更大效益的房产、煤矿等,就成了他们的投资新宠。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传统型产业如制鞋业,订单减少、机器停工,银行也贷款艰难。且危机何时解除?工厂前途怎样?都是一个个未知数需要求证。因此不少老板,就把准备的生产资金,投入到风险小、赚钱快的房地产业。而现在一些城市的房价朝夕两样不断上涨,因此出手或快或慢,就成了赚多赚少的重要因素。明乎此,精明的太太能不果断下手吗?
但如果就此做个调查,我笨笨地想,除了房地产商以及与房地产商有着利益瓜葛的地方政府会表示兴高采烈外,再就是赚足钞票的太太们额手称庆了。至于买不起房子或者已经沦为房奴的人,则一定不会高兴。因为,炒房的结果,会使本来就居高不下广受百姓诟病的房价,更加炙手可热,让他们望房兴叹。这样说来,作为事关老百姓衣食住行基本生活资料的房屋,在老百姓普遍没有居有其屋之前,国家应当采取必要的限制政策,制止房屋的炒买和炒卖。
理由何在?就在于炒买炒卖并不能增加房屋的数量,而作为投资者以资本优势取得的房产,并不能发挥房产的最大作用。当社会上的物质并不能物尽其用的时候,物质隐含的财富,也就无从谈起。换句话说,倒买倒卖式的交换,除了拉动价格疯狂的增长以外,价值并没有随之增加。一套房子的使用价值还是一套房子的使用价值,并不因价格的飙升,使它的使用价值增大。相反,房子却在这种看似自由实则无序的竞争中,使穷人享有的权利,消弭殆尽化为乌有。
我们不妨把囤地与此类比。有报告显示:国内一些知名开发商2003年到2009年上半年所获得的住宅用地中,有57%的土地面积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面积“待开发”,30%的地块“规划在建”,在12个城市中有270块已售土地仍在闲置。为什么土地会出现闲置呢?就因为地价总在上涨,利益让开发商大量囤地成了“顽症”。而土地闲置反过来又推动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地王”不断出现。既然我们从政策层面上抑制囤地,那也应从政策层面上抑制囤房,否则,抑制囤地的政策便不能最终收效。何况国家对二套放贷的政策一直偏紧,也从立法层面上显示了限制炒房的良苦用心。但问题是,对于资金雄厚的阔太太们,她们不需要银行按揭,这种情况下的购房限制,就成了现实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