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前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特别保护关税,以期减少中国对美的轮胎出口。从后续动向看,这并不是个偶然事件。美国下一步可能会盯上中国的钢管出口。
大概两个月前,有人问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济联系更加频繁,中美争端会否减少?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日本就是先例。
中国现在的角色有点像1970年代以后的日本。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日本当时对美顺差高企,美国就对日本大打贸易战。当时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日美贸易摩擦可谓是烽烟四起。现在中国与日本当年类似,成为美国调整失衡所针对的对象。从这个角度说,轮胎特保案只是个开始,预计更多的贸易争端将接踵而来。因而,中国在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立场是完全正确的。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连曾因为创造出“Chimerica(中美国)”一词而名噪一时,现在他认为未来5到10年内“Chimerica”将走到终结。他或许是正确的,因为,十年后中美两国经济模式都将变得更加平衡化发展。中美届时会是两个最大经济体,且经济模式更加平衡,国际和国内不平衡应该都会得到改善。届时在经济模式上,拉美、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等可能更多地扮演中国今天的角色。
从当年日美摩擦来看,美国通过贸易战达不到预期效果。内因是主因,内部矛盾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日本经济发展虽然在1990年代之后放缓,对美顺差也保持平稳,但美国以为自己的发展模式仍未改变,对中国的逆差就不可避免地膨胀起来。
可以预见,即便美国阻止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因为美国很多产品根本就不生产了,或者根本就失去竞争力。美国的竞争力不在轮胎上,也不在钢管上。即便不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别国进口,其逆差也不会减少。实际上,从一个价格较低的国家进口,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要比从其他国家进口来得更好。
中美两国均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中国加大内需,美国加大储蓄。美国需要限制扩张美元,人民币要逐步国际化。欧盟之父蒙代尔最近预测人民币两年后将取代日元。这是个大胆的预测。这也绝非不可能。人民币的前景包含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
贸易战在短期会让出口减少的一方承担更多的调整成本,但这种调整是不彻底的。美国应由内而外实现平衡增长,通过发展自身有竞争力的产业,来保持贸易平衡。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从中获益良多,但也承担了必须输出美元的责任。这就是双赤字的根源。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承受美国这么大规模的双赤字。美国可以说,这是国际货币体系决定的。但金融危机预示,这个货币体系将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