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日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296种、2349个具体的剂型规格品中,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记者随机采访几十位济南市民发现,很多市民担忧此次降价成“空降”。
老百姓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在此之前的1997年~2008年,已经有过20余次“降价通知”,某些药品的价格尽管从表面上看是降了下来,但却出现了一降价就消失的怪现象—-许多降价药品,医药厂商都会开发出替代“新药”—-或改变一下规格、剂型,或增加一些根本不必要的无用成分,就摇身变成“新药”重新上市,价格却比以前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每次降价预期给百姓带来的利益皆被药商们消解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到头来百姓不仅没从中得到实惠,反而深受其害。
从此次公布的基本药物指导价格来看,所谓的大幅降价也仅停留在“书面”上。比如,心脑血管药复方丹参滴丸,此次指导价是25元,而药店售价只有21元,几家大型连锁药店,该药价格也多在20元左右;再如青霉素80万单位的注射剂药店价格为0.4元,也远低于指导价0.92元。因此,店主们说,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只有极少数的品种超出指导价,绝大多数药品都低于指导价”,如果真要严格执行这个“指导价”,只有极个别的品种需往下调,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不仅不会调低,而且可以调高。
因此,要想让百姓真正从降价中得到实惠,有关部门绝不能仅满足于发一个“降价通知”,停留在“书面降价”上,而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药物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购销价格构成,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出台降价政策;此外,还应加强监管新药诞生的审批环节,严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现象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