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凯洛格咨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贺晋峰
回顾即将过去的“十一五”,企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的话题很少被中国企业视为核心命题。而值得欣喜的是,与上一个五年规划不同,很多企业已开始将人才培养与发展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人才培养也真正成为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话题。
近日,杂志邀请到中国领先的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凯洛格(北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公司总经理贺晋峰先生,为广大企业解答在 “十二五”期间,企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打造人才培养新干线,为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能力保证和人才保障。
杂志: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企业的培训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贺晋峰: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企业已经渐渐意识到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积极推进企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方面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具体包括:
在培训的基础性和体系性工作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已经不再停留于单一的课程采购和培训组织等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上,不再盲目地“为培训而培训”,而是积极探索如何使培训更具效果。因而,不少企业开始加强更具基础性的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迅速提升培训体系的完整性和针对性,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库。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学习地图等方法来推动培训体系建设,如周大福等。同时,为有效满足课程体系、学习地图的课程需求,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成体系地培养内部讲师,如中信信用卡、广东移动等诸多企业。
在培训方式上由单一面授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扩散。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企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培训=上课”的思想桎梏,根据不断丰富和体系化的学习内容,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根据培训人群特点和培训内容特点选择最优的培训形式。他们将行动学习、跨界学习、内部专家论坛、在线学习、导师制和OJT(On Job Training)等学习方式引入企业,并以学习项目的理念进行有机组合和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华润集团在践行行动学习的过程中让培训中心成功转型为“内部咨询师”的角色,跳出了提供“保健品”的阶段;广东移动东莞分公司利用内部专家论坛的学习方式开展知识沉淀与扩散,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内部知识分享和传播的平台。这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使用,即提升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质量,又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培训资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从“培训是一种福利”,到“培训是普及知识和技能的工具”,中国企业在过去的五年中逐渐完成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但更有企业意识到企业培训应该站在人才培养、知识管理的高度,承担为公司统一战略思想、培养核心能力、支撑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职责。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在培训预算上,虽然2008年我们遭遇金融危机,但据凯洛格发布的统计,中国的优秀企业培训预算不降反升,培训投入不再被当作一笔费用来看待,也不是随机被斩首的预算,而是企业重要的战略性投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CEO开始关注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培训中心、企业大学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
杂志:您认为中国企业的培训工作还存在哪些改善空间?
贺晋峰: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企业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缺”:我们缺乏一批真正懂得培训、懂得组织学习的从业者。培训部门要真正成为员工绩效顾问、业务部门合作伙伴和企业转型促动者这种“三位一体”的角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最需要培训的其实就是培训部门;而我们最缺乏既懂战略,又懂学习,还懂业务的CLO(Chief Learning Officer)。
标签:培训